• 123
  • banner2
您现在的位置: > 三下乡官网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浙师大学子上演现实版《余罪》 15元生存7天赚数千元爱心基金

核心提示: 7月3日至7月9日,31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情商训练营”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正行走在金华的街头,接受一个特殊的挑战——“15元生存7天”。

中国青年网金华7月10日电(通讯员 杨悦之 李楚楚)7月3日至7月9日,31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情商训练营”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正行走在金华的街头,接受一个特殊的挑战——“15元生存7天”。

而她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却是只有15元生存基金,每天还要上交3元的管理费,更不巧的是,近几日金华的平均气温都在35度以上,中午室外温度更是高达39度,像极了最近热播的《余罪》之中一开始张一山等人接受的生存挑战,现实生活中,在金华他们能生存下来吗?然而,志愿者们却用他们的亲身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困难,无法阻挡前行的步伐

图片1

队员阚紫蓉找到了话务员工作

挑战开始后,队员们立刻顶着烈日开始找工作。烧饼摊、小商铺、饭馆、文具店……一家家地问过去。可是他们只工作七天,时间太短,没有老板愿意提供岗位。在无数次的拒绝后,朱有斌等4名队员,终于在新课标教育机构找到了话务员的工作。他们每天拨打200个以上的电话,累计需通话6小时。工作一天,他们的嗓子变得沙哑,却还是坚持在接听时保持礼貌。“很多人连电话都不接,愿意接电话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鼓励了。”这成为她工作的最大的困难,但最终也慢慢克服了。

图片2

队员赵仕楠在餐厅帮忙摘菜

队员赵仕楠在一家老鸭粉丝馆找到了服务生的工作,从小到大都是被别人服务的,现在变成了服务别人。对这个小姑娘来说,开始是有点不适应。工作的第一天,她不会去辣椒籽,不会处理半损坏的洋葱,甚至送错了菜,最难过的是还要接受顾客们异样的目光,但是她坚持下来了。工作到第三天,小赵已经能够熟练地洗盘子、切菜,上菜的动作看起来也非常的熟练了。生存结束后她反思道:“如果在生活中早早锻炼过这些,这次生存实践的前几天也不至于这么狼狈。积累好的经验,总会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宁宁 张蒙 金长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