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您现在的位置: > 三下乡官网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红色记忆:那些战火的“记录者”

核心提示: “当时我们就一起唱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的朝鲜,可是我不知道的是我这一当兵就是33年,但是我从没有后悔过。”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侯三保在讲到他曾经的记忆时,脸上是无尽的怀念。

“当时我们就一起唱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的朝鲜,可是我不知道的是我这一当兵就是33年,但是我从没有后悔过。”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侯三保在讲到他曾经的记忆时,脸上是无尽的怀念。

在全国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热潮下,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7月15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学党群服务—“两学一做精神”实践宣讲团的同学们,邀请到了抗美援朝协会的老兵们,倾听关于他们的军旅生涯和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红色记忆。

希望革命的精神永远传承

图片1

风姿依旧的老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书乾 摄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战士们的革命精神能够永远传承下来,生生不息。”这是蒲德禄老人目前最大的心愿。老人是抗美援朝老兵协会的秘书长,一个老铁道兵,说到曾经的那些历史,38年前奋战襄渝铁路的岁月依旧历历在目。

蒲德禄老人回忆道:“1972年的4月,那时候我是一名指导员,率领车队去执行襄渝铁路建设的后勤运输保障任务。要知道,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可没有现在的这些大型机械,而襄渝铁路又修在崇山峻岭之间,处处是悬崖峭壁,步步是万丈深渊。说起来不怕笑,伸出头往下看的时候,腿都是在打颤的,施工条件恶劣,可是这不能成为阻止我们前进的拦路虎啊,我们没日没夜的开会、商讨、研究,分析路况,总结经验教训, 76个日夜的鏖战,才有了现在的襄渝铁路。”

“这些年我一直在找寻当年的抗战抗美援朝老兵们,寻找那些参加过战斗的优秀义务兵老战士。”老人告诉同学们,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他多年的心愿,在退伍的岁月里,虽然老人无法再为国家付出自己的青春,但是老人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余光余热。

他编写了《军中遗梦》等书,并且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收藏了大量战争时期的图片和历史资料。

近年来,蒲德禄老人一直找寻着那些关于他们的老故事,正在撰写《老兵战斗史》,提到之前帮助过整理收集资料的理工大的同学们,老人十分感慨:“我跟理工大的学生接触过好多次了,那时候有个徐斌的学生,还有好几个,帮着我一块收集这些材料,我们都是文盲,写书的时候阻碍很大,理工大的学生真是用心,给我帮大忙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宁宁 李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