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三下乡:一路走来,所知所感

  白山,在未接触此次社会实践之前,这个字眼令我陌生。白山市是吉林省的一座地级市。而我们则是处于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这近乎跨越整个中国的一次经历,在我出发前很是期待。

  初入白山,原本还带着一丝游玩的心态过来的,好山好水更是让人心旷神怡。但经过几天的实践、走访、上山下乡,才明白农民的不易,贫困户的艰难,也越知我们担上的任务有多重。山路漫漫,大山中的道路坑洼难行,村中又无年轻一辈,只剩留守老人和身体落下残疾之人。每次走在江源最繁华的街道上,无论白天、黑夜,居然都鲜有人烟。依稀成群结队的,都是在广场上热舞的大妈。走完一条街道,能见到的年轻人屈指可数。以我们重点走访的孙家堡子街道的利民村为例,全村816户,总计2062人,青年人数却只有224人,其中甚至包括失去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者。人口严重流失,留不住年轻人是如今江源区乃至白山市最为严重的问题。

  正是这个问题,白山市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挽救方法,如大力扶持青年自主创新创业,为此白山市政府投入很大。而这些投入亦有所收获,从人才培养到医疗保健;从推广当地文化到发展兴欣绿色农产业。如举办奇石文化节,大力推广带有江源本土文化的松花石;创立雪菊种植基地,转型绿色种植,将品牌一步步的推广出去,并且成功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种植蓝莓,并以蓝莓为原材料加工制造出一系列的蓝莓食品和饮品。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代表着白山人民、白山市政府想要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心。

  白山市政府在努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也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江源区的孙家堡子街道,亦能看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子。以利民村为例,利民村辖区共有八个社,而4、5、6社却位于山区,离城中心距离较远。然而,江源区政府亦没有忘记他们,甚至精准扶贫的政策更加倾向于他们。如四社的张大叔,家中儿子痴呆无劳动能力,自己也因几年前摔伤了脊椎,不能干重力活。本以为生活无望,好在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张大叔在政府手中领到了两百多只小鸡,并且在今年还成功诞下一百多只,生活至此慢慢好了起来。张大叔每每提到他的鸡总是不时挂起洋溢的笑容。事实证明笑容是会被传染的,我们看到张大叔那真诚的笑容,我们也跟着笑了。

  如果说看到精准扶贫的成效,让我们面露笑容,看到石人血泪山历史展览馆中日寇罪行的一张张照片,让我们泪恨。泪的是死难矿工的痛,恨的是日寇的恶魔行径和汉奸的帮外欺内。中国的近代史,便是一部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典血泪史。前车之鉴,后人之师。历史上的一幕幕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永远不会讲任何可悲的道义,利益才是永恒的。想要保护自我的权益,就要富强,就要超越。

  我们不愿提起过往的历史,但我们要铭记历史,要死死盯着那个伤疤,铭记那挨打的痛和血泪。血是什么、泪是什么、痛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亦没资格替祖辈们说。我只知道,不能忘记,伤疤虽愈合,但疤痕犹在。只有铭记历史,才是对祖辈最大的尊重。

  在这十天里,我们发挥我们各自的专业特长和知识本领,利用大学生特有的视角竭力为白山发展建言献策,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经。十天以前我们满怀出征,现如今满载硕果归来。珍惜韶华、敏于求知,方能练就过硬本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方能谱写人生美丽诗篇。心系国家、敢于实干,方能扛起时代大旗。(通讯员 刘泽军)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