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三下乡”实践感悟:一生太短,一瞬太长

  清晨,脑袋还晕晕糊糊,闹钟却已是不依不挠地开始响。还没回过神,人却是跟着大巴,一路颠簸去往头潭。当一番休整后,看到敦厚中学的校门时,心中也不禁感叹道“终于是来了啊”。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在暑期参加到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年,我们一行人去到了英山县的百丈河村,今年,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经过延期和改期,最终,我们来到了仙桃市的头潭村。

  由于今年主力负责采编方面的稿件和照片,便没有投身于具体的支教活动,但仍是在拍照时记录着大家支教时的点滴,用文字敲打各个可爱而生动的细节。在支教第二天将稿件投放东湖论坛后,意外地收到了一条评论“上几节课有什么现实意义?”直面而来的质问,让我在电脑前瞬间有几分失神。短期支教的意义,我们作为师范生在教育课课堂上,已是无数次地讨论过,但当有人真正在行动进行时对自己发问,却着实是第一次。一拨人呼啦啦地来了,带来了新鲜的见闻和丰富的知识后,又静悄悄地走了,这是绝大多数认为短期支教无实质意义的人的想法。我对于他们所形容的场景确实无力反驳,暑期的支教,长的一个月,短的三五天,似乎就是重复这样一个迎来送往的场景。

  但当去年一起实践的学姐在出国交换后,仍通过视频将另外一个国度的风景分享给村子里的孩子们时,当收到孩子们“老师,你们今年什么时候来呀”的消息时,当看着每一年镜头下,逐渐长大的孩子们的身影时,我明白了所有事的中心,其本质在人,而非事。

  图为全体队员正在文艺汇演上表演节目《卡路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欣悦 摄

  人与人之间抽丝剥茧的联系,如果没有一开始的相识,又怎会有接下去的相互影响。“你好,新老师,欢迎你来给我们上课”,“你好,新同学,这是我第一次当老师,请多多见谅”。

  在支教课堂上,成长对于队员和孩子们来说其实是同步的。通过每一节课的教与学,孩子们和老师之间产生了情绪上的互动,这份特殊的信任更让彼此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联结。今年由于没有具体上课,孩子们其实对我这个游走在课堂和操场拍照的人没什么特别的印象,我也不能准确地匹配每一个小孩的脸和名字。但我对于他们对支教老师们产生的依恋和不舍,却感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去年的今日,我们也是如此地舍不得,放不下当地的孩子们。正是这些平凡却又不凡的经历给我们这些未来教师的后备队伍们带来了超出书本传达的感悟。

  今年,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来自初中的孩子们,十三四的花样年华,敏感而复杂。从他们害羞而又小心的眼神中,我也在记忆中追溯那个年龄段的自己,是否也是这样羞于表达,而又渴望得到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在短短几天的相处中,支教老师们对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把握。谁最调皮,谁最认真,谁又是那个开朗而大方的孩子。在回到学校给队员们翻看照片时,老师们总是可以在一张照片前停留很久,然后回忆当时的点滴。我相信,这份情谊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会轻易泯灭而是历久弥新。

  图为全体队员与当地学生在升旗台下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月庭 摄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汇演最后队员和孩子们的合唱总是让我想起另一句话,“夜啊,明明长满了星星晚风,可她们却给你取名字叫做天空。”分离总是充满了离愁别绪,尽管彼此做了很多的约定,但谁都不知道此别是否是最后一面。

  对这些仍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我想借用队员的一句话,告诉他们,“希望在未来你们能明白,离别和成长其实是人的一生最稀疏平常的事。”(通讯员 杨月庭)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