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可爱的闫洼,可爱的人

  这个暑假,我与“三下乡”有一段难忘之缘。

  上学期末,我有幸获得去驻马店泌阳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机会,当时的“三下乡”在我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实践,我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团队的调研课题上。

  到泌阳的第一天下午,我们早早吃了晚饭,就被当地的驻村书记潘华叫出来,他满怀热情地说要带我们去村里转一转。一路上,我举着相机,为自己的课题寻找有价值的照片,可是,也是从这次和潘华书记外出,我隐隐觉得,来此地的意义将不止是完成调查报告了。

  那天下午不断有在门口乘凉的村民跟潘华书记打招呼,有的村民开着拖拉机大老远的就喊着问书记去哪,要带他一程,潘华书记就摆摆手笑着说:“哈哈哈不必啦!老刘你去忙你的吧!我带几个学生在咱村转转!”当我们路过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时,潘华书记也走了过去,和他们愉快地交流着,还把一个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在潘华书记手中开心地大笑。

  再往前走,一户人家门前洒了一地的烂菜叶,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奶奶在门对面的木桩上坐着,潘华书记拿起门旁的大扫把便扫了起来,扫把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声,扫完后,潘书记对奶奶说:“看!这样干净多了吧!”回去后,那被举起的孩子的笑声、扫把与地面的沙沙声回荡在我耳中,在我脑中,直至在我心中……不知为何,我对这个村子,对这位驻村书记,产生了一种向往。在后来的几天里,我又看到了一些故事。

  “为了她……为了养着她,不能下地,也不能外出打工,养这蜗牛,或多或少挣点钱吧!”为了照顾自己偏瘫的老伴,已经年迈的村民王广运爷爷不能选择别人常干的一些苦工。潘华书记得知此情况后,开始帮他寻找致富出路。当他发现养殖白玉蜗牛需要人力少,投资少,利润高时,便建议王广运试一试。村子人当了一辈子农民,思想观念固化执拗,心存顾虑的他怎么也不肯听潘书记的建议。潘书记一遍又一遍,一趟又一趟,终于说动了王广运。王广运将自己闲置的房屋改造成蜗牛温室,在照顾老伴的同时也开始了白玉蜗牛的养殖,成为了闫洼村特色养殖业的第一户。在闫洼,白玉蜗牛属于订单农业,销路稳定,利润大,王广运说,多亏了潘书记一遍一遍地跑来劝我。

  为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守在孩子身边,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吕秋冰放弃了在外地的工作独自返乡,在潘华书记的推荐和帮助下,她前往洛阳的蜗牛养殖基地考察学习,带着专业人士的技术与种苗,回家之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成为了闫洼村白玉蜗牛特色养殖业的第二户。并且由于吕秋冰阿姨的细心与耐心,她家的蜗牛个头大,质量好,同时秋冰阿姨也被潘华书记称为闫洼村的“一代蜗皇”。

  一栏栏的蜗牛,承载着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也是闫洼村脱贫发展的一个新尝试。新的产业究竟能否给村子带来新的发展,这是所有村民关心的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是要从每一个村民的尝试中寻找的。

  水果玉米作为闫洼村特色种植产品,它的发展与特色养殖产品白玉蜗牛一样都离不开潘华书记的努力。在初到闫洼的那个晚上,潘书记带着我们开车来到了几公里外的县城,在县城饭店里我们目睹了潘书记亲自挨家挨户推销玉米的样子,等卖完车上的玉米回到村子,就已经深夜十二点了。为了村里水果玉米的销路,潘书记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一方面筹集资金修建冷库将玉米暂时储存起来,另一方面又邀请媒体,召集饭店、企业前来参加水果玉米品鉴会,又亲自去镇上推销,他用实际行动切实在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带领村民致富。

  闫洼村的好书记,村民的真朋友,潘华书记用着自己的行动关心着村民的生活。村里12岁的小程因先天基因缺陷而无法站立,被专家判定他活不过20岁。小程的父亲为了他在外拼命打工挣钱,他的妈妈因压力太大抛弃了他,只留下他和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生活。在我们走访时观察到,他家没有白漆粉刷过的墙面和水泥硬化过的地板,只是红砖简单垒起来的墙壁和走在地上尘土乱飞的地面,再加上房顶漏雨,下过雨之后,他家的地面就变成了泥。在他家角落的一个桌子上摆满了小程和他爷爷奶奶的药物,待在他家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潘书记知道他家情况后,亲自开车带小程到郑州找专家治疗,帮助他们家缓解药物的负担,还带着小程到郑州大学参观了一圈。虽然大家都觉得小程可能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潘书记说希望大学优美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带给小程的心灵产生影响,让他有面对病魔,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潘华书记作为郑州大学派驻闫洼村的“第一书记”,他关心关切农民,他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人民的好书记”。在这为期10天的闫洼实践期间,甚至回到学校后,我常常会想,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从自己的专业能力出发,我们能为闫洼做些什么?学习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等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可以为村民带来实用的科学的农业技术,能够切切实实的帮助到村民,而我们又能带来什么?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新闻学子,我们肩上扛着记录百姓的相机,手中握着替百姓发声的笔,心中怀有的是“勿忘人民”的院训,我们能做的是拍好这里的画面、写好这里的故事,告诉这个世界,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有个美丽的村庄叫闫洼,这里有白玉蜗牛,有水果玉米,还有一群可爱的人。

  三下乡赋予我们的,是对国家培育的感激,对五四精神的践行,对闫洼故事的见证。一样的七月,却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一路走来,我们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有过犹豫事的彷徨,有在闫洼村里的感动,有在别离时的感伤。但在最终,我明白了“三下乡”的意义,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潘华在为民生奔波,也有千千万万位农民在国家扶贫的同时奋力拼搏,大学生,不仅会写论文,更应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情怀与担当!(通讯员 张金磊 申思涵)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