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恭城感知行,余梦浮星河

  穿行在独具特色的恭城小巷,聆听属于市井小巷独有的声音;抚摸着古建筑群暗红色的城墙,细细品味那尘封已久的往昔;一杯冰奶茶,赶走属于夏日的烦闷。属于我的短暂的恭城实践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夜深人静时细数着从开始到结束的这段时间里的每一个细节,发现这过程中收获满满,但总也不那么圆满,带着一丝遗憾甜甜地睡去,都在梦里填补吧。

图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旧巷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邱升平 摄

  我的三下乡的开始是怎样的呢?是在“要不咱今年去三下乡?”的一句类似某种约定的询问后开始的?又或者在讨论如果组队的话想和谁成为队友的时候预示着开始?我想真正的开始大概是决定去恭城之时,决定研究月柿之时。既然开始了,那咱就细细感受!

  我们的三下乡只有短短的五天,可能有的人会怀疑五天时间能收获什么呢?有人说其实三下乡活动真正的重点不是在下乡时,下乡只是让你去体验,没多大用处。可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与政府、农业局进行座谈时,我了解到了月柿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政府的相关扶持发展计划;在参观月柿加工企业时,我们深入了解了月柿加工产业产品的加工、销售情况及发展现状;在参观红岩村时学习了“月柿+旅游”的新发展模式及此模式对月柿产业的作用;在与农村月柿个体种植户交谈时我们知道月柿种植的知识和情况、个体种植户的销售渠道等。经过这五天的深入走访调查,“月柿”对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似的研究对象,而像是烙印在了我的生活里,好似老朋友般的了解它。

图为红岩村月柿种植农户带领实践团去自己的柿子林,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柿子种植、采摘、市场等有关内容。中国青年网 邱升平 摄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红岩村“月柿+旅游”模式,我们对全国劳动模范、红岩村旅游协会会长朱建伦进行了专访。在专访中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朱会长的志愿服务的精神。“一个人好那不算好,大家发展得好,那才是真的好。”朱会长这样形容自己带头走此模式的初衷。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我们身上应当以“向模范看齐,向优秀学习”为原则,积极主动地学习优秀模范身上的良好品质,学习朱会长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正确且积极的态度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全国劳动模范、红岩村旅游协会会长朱建伦进行专访,深入交流有关红岩村“月柿+旅游”的发展模式以及其发展历程,并让朱会长分享其带领红岩村全体村民实施此模式的初衷等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邱升平 摄

  调研月柿产业之余,我们与红岩村的贫困户朱伯伯进行交谈。还未走进朱伯伯家门,就听到了歌声,原来是朱伯伯在茶余饭后排解烦闷的娱乐,情到深处跟着哼起来甚至会跟着跳舞,真是一个有趣可爱的老伯伯呀。即使生活再艰苦,我们也不要失去信心,也要找到能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去排解消极情绪。路很长,在赶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欣赏路上的风景,在陌上花开之时,卸下一切去放松自己,把自己调整到好的状态再回来继续奋斗吧。困难可打不倒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红岩村贫困户朱伯伯在家中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邱升平 摄 

  我们总说要不留遗憾,但能做到不留遗憾的事情能有几件呢?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也有让我感到遗憾的几个地方。第一,没能好好参观恭城瑶族博物馆,了解瑶族历史文化。恭城是瑶族自治县,在参观瑶族博物馆之时由于天气炎热且行程紧张,没能细细品味瑶家故事,所以在我的“恭城”的拼图里,缺了一块名为“瑶”的碎片。第二,没能在月柿采摘期感受恭城月柿的“模样”。我们团队的研究对象是恭城的月柿,而月柿的成熟期是每天的9至11月份,但我们的三下乡活动是在7月中下旬,所以只看到了月柿“年少时”的样子,对于月柿产品的加工过程以及销售实况只能是“听说”。所谓有得必有失,人生永远没有完美的结局与开始,总会有缺失,有遗憾。美好的,留在心底;遗憾的,随风散去。

  在到恭城前带队的杨老师总说:“咱们是来吃苦的,三下乡不是玩的,更不是旅游。”而对于我来说,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体验,也不是单纯吃苦的,而是让我们离开象牙塔,去较为艰苦的环境里去学习的同时去发现、去真真切切的经历。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收获了知识、技能、友谊等等,所以三下乡可不苦,在回味时也是像甜柿一般香甜可口。三下乡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定义,但却是只有去经历过,才能去下定义的。(通讯员 马英霞)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