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行走在支教途中的小相机

  八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在九月来临之际已经落下帷幕。犹记得油墨香气飘洒,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中绘制“我的梦想”,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家庭手工。2019年8月,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影心驿”公益服务团队今年第二次来到云南曲靖张官营村和平小学,为当地的孩子们义务开展文化、健康、环境教育等特色课程,带着孩子们用相机拍摄家乡的一草一木,以青春和脚步,成为了行走在支教途中的小相机。

  小课堂上,孩子们用彩色的画笔画出以及彩色的梦想。孩子们用最淳朴的笔触描绘着最简单的希望: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多陪自己一起成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遥 摄

  结缘:偶然中的必然

  今年1月的寒假社会实践中,队员们通过前期采访和调研,张官营村全村约1000多户,全村共约6000人,每家有2-3个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年轻父母占比约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在外长期务工,有些家长一年见不到孩子一次。出门务工赚钱是现阶段各家庭的首要任务。这里绝大多数孩子长期在学校由老师代管,懂事早熟,但由于父母参与度较少,孩子与家长存在较大隔阂。

  今年暑假,队员们带上一张白纸、一支画笔、一杯奶茶,在此来到距离扬州两千多公里的云南省,决定在偏远农村地区助力一段亲子小时光。这个暑假,已经是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志愿小分队第三次开启他们的滇行之旅了。

  乘坐扬州开往云南的K722次列车,换乘四次公交,步行5.19公里,终于再次抵达了和平小学。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支教活动,团队从一开始就把巩固家庭亲子关系以及山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通过趣味家庭摄影棚、亲子朗诵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相处:久处若初见

  支教的经历不是仅凭情怀就能一帆风顺的。场地、桌椅、课本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孩子年龄差异较大,知识储备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走访过程中甚至,由于地方方言和当地老人知识水平现状,沟通也成了很大的问题。

  从刚来时的忐忑不安到学生家长的任课,支教队的成员每天都在收获着成长。“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孩子需要的真的不是多贵的玩具、多好的物质条件,知识单纯想每天可以看见爸爸妈妈。”队员小陈说。“我们能体会必须外出务工父母的无奈,但是也希望他们日常可以多和孩子们多联系。”队员小蔡说。“亲子陪伴是必须的,如果不嫩该面对面,那就尽量心贴心吧。”队员小蒋说。

  支教很快结束了,当队员们在教室里最后整理时,几个孩子主动说:“老师,我们来帮你们。”彼此之间的笑脸构成了最美的画面。对“影心驿”志愿者们来说,虽然通过志愿活动,带来的亲子时光并不长,但是他们相信,这份温情却是长久的。“明年还来么?”“来,再忙也要来看看!”(通讯员 卢遥)

  亲子小时候的时间流逝飞快,队员们与孩子们家长们最后留下了合影,这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约定。明年我们再忙也会回来看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卢遥 摄

责任编辑:李华锡 学生编辑:泮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