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见医学所行,坚学医信仰

  作为一名有意从事医疗事业的医学生,医院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学习经历。老师曾告诉我们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因此利用暑假等假期时间提前进入医院见习对于我们熟悉未来工作环境、适应医疗氛围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医院见习是医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进临床的必经阶段,是接触和学习临床实践知识和经验的宝贵机会。本次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的见习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让我更加了解和熟悉医生工作,坚定了我的职业信仰,加强了我的综合能力。

  短短的两周见习生活如白驹过隙般结束,其实细数,真正见习只有七天而已。然而在这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我的收获可以说是颇为丰盛。来到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的第一天我就明确了自己的双重身份:首先作为一名见习生,请教老师,体验医院工作氛围,提升自我,另外,作为一名病人眼中的“白大褂”,言行得当,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实现价值。

  参加科室交接班,查房,学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参加典型病例讲座,大家都在努力忙碌并付出着。老师的殷切指导,同伴的互相帮助,病人的尊重感激,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和谐融洽的医疗卫生环境。

  自从选择医学这条道路起,我就不止一次被人问过为什么要学医。刚迈进医学大门时,面对沉重的课业和那一摞厚厚的蓝皮书,我也曾迷茫过,犹豫过,反复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学医。通过本次见习,我好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

  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的七天见习生活里,我轮转了骨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儿科、普外肛肠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七个科室。虽然每个科室病人的病情千差万别,下至嘤嘤啼哭的新生儿,上至弥留之际的老人,轻则感冒发烧,重则绝症晚期,但他们总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看见医生时的眼神。

  我始终忘不了那一种眼神,它是那么的明亮,明亮得好像寒冷冬夜里照亮希望的那一点光芒。从那个眼神中我渐渐明白了,或许穿在你我身上的这一件白大褂,对于身处病魔折磨中的他们来说,就是指引前行的一抹曙光,就是生的希望。

  思想家爱默生曾言:“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医生作为一个与生死密切相关的职业,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某些特殊的意义。很多时候,医生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信仰,对健康的信仰,对自然科学的信仰,对生命的信仰。见习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儿科的老师,他对职业的热情是我从任何人身上所从未见过的。我相信正是这份对生命的信仰,支撑着他年近五十仍坚持中午不回家,留在科室坐诊,坚持跑着去开会,跑着回诊室,坚持与同科大夫争论患者病情,争到面红耳赤。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短短七天的见习生活让我体会到了医生的肩膀上担负着生命的责任。这份责任无疑是沉重的,因为这份责任关乎到另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关乎到他背后的家庭。只有出于无条件的信任,病人才会把他的生命、他的家庭托付给你,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陌生人。为了肩负起这份生命的责任,为了不辜负这份无条件的信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位未来的医疗从业者,我们在自嘲学医累成狗之后,选择的往往还是拾起那一本本翻过一遍又一遍的蓝皮书。因为我们所学的是治病救人之术,因为我们心中有生命的信仰,因为我们肩上有生命的责任,所以纵使蓝皮书虐我千百遍,我待蓝皮书如初恋,这就是医学生的情怀。

  七天的见习生活说来也不长,每个科室也就呆了一天,很多具体工作内容我们还没接触到,但我却从中收获到了某些我一直追寻着的问题的答案。不当医生我应该干什么,高考志愿重新填写我会选择什么,现在想来,答案依然是医生。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学医,我可能依旧很难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有些问题的答案是需要用一辈子去回答的。但通过本次见习我明白了,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将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仰,一种情怀。(通讯员 孙凤池)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