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

  由于家庭贫困,孩子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且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农民工没有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就这样产生了。曾经的自己也只限于听说过这个群体,从未深入了解过这些孩子,这次能以网络为桥梁与之“面对面”沟通,我想用自己这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一年都见不了父母几次的孩子,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从夏日炎炎的八月初到风雨缠绵的八月中,我和我辅导的小朋友——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陪伴他度过了半个七彩的暑期。

  重视与关爱

  在我们的志愿服务队活动还没正式开展的时候,去过这所偏远的小学的队长跟我们说:“这里的很多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有些更是因为家里经济压力早早辍学去打工了。”我还从小朋友父亲口中得知:平时在家小孩子只有奶奶一个亲人陪伴,小朋友平时不喜欢学习、贪玩,奶奶也监督不了孩子的功课作业,所以成绩很不理想。听到这些我感到非常难过,孩子的心里缺少了父母的那部分的爱,从而导致其心理上有一定的缺陷,与普通孩子在思想与心理上有一定的差距。我想这不仅仅只是这一个小孩子出现的问题,这更像社会上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一个缩影,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他们需要的也很简单,如果有人能在他遇到不会的题目时,鼓励他;如果有个人在他需要了解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的时候,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告诉他们或者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有人在他无法坚持的时候,陪伴他、引导他,督促他好好学习,也许他会认认真真好好学习,能健健康康成长。我希望我不仅能给他带来精彩的课外知识科普课堂,还有时间上和精神上陪伴,能让他感觉到有个大朋友陪伴在身边。就这小小的陪伴,是他们非常需要的。

  沟通与赞美

  一对一辅导暑假作业时,小朋友面对难题抓耳挠腮,我给他讲解题目,他听懂了就会非常兴奋,并快速完成题目。我夸奖他,他只是腼腆地笑着,弯弯的眼睛告诉我他很开心。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很少受到鼓励和夸奖,心里酸酸的。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因为一个孩子成绩不好和调皮就很少去鼓励他,这样的小朋友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夸奖。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骨子里最根源的驱动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赞美能成为一个人前进和做的更好的动力源泉,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都会有一种向别人证实自己重要的需要,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缺少安全感,很容易感觉不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对大人们的叮嘱,贪玩时总是抛之脑后。多点肯定,多点鼓励,多点赞美,也就会带来更流畅的沟通,更多安全感,更多陪伴的感觉。

  一起学习,一起快乐

  可能对于在村里的孩子来说,手工课是非常少有的课程,所以他刚拿到古法造纸材料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兴奋,上课之前一直在问我:“姐姐,我们下一节课是手工课,对吗?”言语里有按捺不住的激动与兴奋。在小孩子眼中,可能那些专业基础知识科普相比于可以尽情动手的手工课程是无比逊色的,实践操作都是那么的美妙。小朋友做事情没有太多耐心,进行到古法造纸第一个过程——搅拌纸浆时,一直在念念问问:“姐姐,这样可以了吗?”即使这个过程用时挺久,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半途放弃,因为有人和他同时进行着手工。一个小孩子不想专心做一件事情,也许是因为没有人跟他一起去做,做好了也没有奖励,感觉做了也没有意义,缺乏成就感。小朋友还小,跟他们讲读书能改变命运、能带来更好的生活,做事情要认真、要细心、要坚持,他们是不懂的。他们在心里更希望能得到有父母陪伴在身侧的那份关爱,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在一点点树立,并不完整,有一个人可以每天在旁引导与鼓励是很有意义的。

  我想,留守儿童的这个问题只要社会上的人都献出一份薄力,尽管在我们看来这份力量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对他们而言,这是巨大的礼物,能让他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的奉献水滴终会汇成涓涓爱的细流,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搭建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的桥梁。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以实际行动参与为留守儿童描绘的美好蓝图当中,陪伴与守护这朵脆弱的花骨朵。

  为期短短半个月的暑期实践,令我受益匪浅,收获最大的是那份真诚微笑与真挚的心意。以前的自己从未这么深刻了解过留守儿童,带来的感触也是颇大。也许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小孩子无法记住这么多知识,但是我们就是信息的传播者——把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精彩传递给他们;我们就是时光的陪伴者——倾听他们的言语和引导他们的思想、行为,希望他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这庞大而丰富的世界,慢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性格上变得更加乐观好问、积极向上。(通讯员 曾小珊)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