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向往的生活:我与基层百姓

  走进基层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湖南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云上携手同行,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于8月19日在家乡阳塘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基层生活,以实际行动走进农村,用不一样的身份助力乡村振兴。

  晨光熹微 

  滴滴滴,闹钟响了,我从睡梦中挣扎着醒来,看了看时间。我连忙赶到阳塘村与早已等待在那里的杨姨会和,

  天微微亮,我与杨姨准备开始今天的清扫工作了。弯腰,蹲下,起身,我们俩一直重复着这个动作,拿着扫把簸箕夹子,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一边走一边扫,我们在村子口开始慢慢扫,落叶、树枝、垃圾,慢慢汇拢,被一把竹扫把扫进垃圾箱。

  时间嘀嗒嘀嗒过去,杨姨带着我扫过大大小小的街道,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一箱满载垃圾的垃圾箱,一把坚固的竹扫把,杨姨就是带着它们走过一遍又一遍那些小道。太阳露出了它的全貌,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而我们继续在太阳下清扫,渴了匆匆忙忙喝口水,累了来到阴凉处扫扫落叶借机缓缓,我们讨论着村里环境好坏。

  在路边,我们不乏看到垃圾箱、垃圾收集点,但总有人习惯于乱丢垃圾,槟榔渣、烟屁股、白色垃圾,藏匿在各个地方,即使宣传工作不断做,乡村建设不断搞,而有些人却觉得丢个小垃圾没什么,却不能体会到在阳光下捡拾这些“小垃圾”的辛苦。

  “我现在没什么好关心的了,只想着我能吃饱穿好就行了。”这句话,是我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奶奶和我这么说的,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有点儿难过。以前的旧社会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女孩子不用学习,学会洗衣煮饭,学会相夫教子就好了,嫁个好人家,那时候对文化的渴望,对农村以外地方的向往,被一个个封建思想扼杀在摇篮里,年过半百时,回想起往事,总是劝诫后辈多读书、多学习。这些道理不是随随便便就说出口的,是他们用时间为代价领悟到的。

  

  烈日当空 

  太阳高高挂在头顶,我与伯伯穿过一条条小道,来到了农地里。丝瓜藤、大葱、辣椒树、蔬菜,在阳光的沐浴下结出了自己的果实。

  我们一起搬运绕丝瓜藤的木桩,给庄稼浇水,帮娇嫩的蔬菜苗罩黑布,伯伯一边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一边告诉我种菜的一些注意事项。汗水早已打湿了衣襟,伯伯却丝毫不见累,又把剩余的木头捆起来,拿过早已准备好的塑料布罩起来。

  “小娃娃,我们先休息一会,太阳太大了。”伯伯招呼着我去阴凉处歇歇脚。我们两坐在扁担上,看着周边的庄稼,聊着天,等着气温稍稍降一些。当我得知伯伯七十岁时,我有点点惊讶,因为伯伯看上去很年轻,身子骨很是硬朗。

  伯伯看到我放在一旁的手机说,“现在时代完全不一样了啊。”这些年的变化真的很大,伯伯他们那时候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新时代的我们穿着各式的衣服穿梭在高楼大夏里。我和伯伯分享着我爸爸小时候的故事,村子里有人买了电视,全村的人都去那里看,伯伯笑着附和道,“哎呀,是的,那时候有人买了电视,就去那种大坪里面,把电视搬出来,一起看,都围过来看电视,那时候有电视,有手表可是不得了的事哩。”

  在一片欢声笑语与感慨中,我们继续干起了农活。

  你如果问我,时代的发展让你有什么感受?我想最大的感受是自豪,自豪我是中国人,是华夏儿女,然后是激动,我已经从懵懂无知的小孩慢慢长大,已经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何为奋斗青春。

  中国已经不是从前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这代青年终将接过接力棒,在祖国建设这场永无终点的接力赛里跑完属于自己的路。

  在农村里的生活,不似城市里的快节奏,朴实而又真诚。城市中的早上,行人匆匆忙忙奔向不同的目的地,同每一分每一秒赛跑。农村里,村民们背着早已堆满的菜篓子优哉游哉的回来,在乡亲邻里大声热情的招呼声里拉开早上的序幕。大黄狗在小道里摇着尾巴路过,挥舞着翅膀的菜蝴蝶,时不时传来的嬉笑声,农地里忙活的两三人影,这些是我向往的生活。(通讯员 阳诚成)  

  实践队员蹲在地下捡拾小沟里的垃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阳诚成 摄   

  志愿者在帮助村民填写问卷调查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阳诚成 摄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