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走进乡村生活,描绘青春色彩

  八月上旬,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先行团在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前进村开展了以“乡村振兴正当时,青春逐梦助致富”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到了与人沟通交流的经验,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责任和担当。

  天气时常反复的八月悄悄过半,回想起上次的实践之旅,就像是喝西山茶一样,入口先苦,入喉回甘,下肚之后吐气如兰,香气荡气回肠。我想起,我们背着大大的背包,里面是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实践材料证明和前进村乡村振兴有关情况的调查问卷,还有我们初入社会的懵懂和纯真;我们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甚至有些语句可以听出“前身”是普通话的白话,跟当地村民讲解我们此次到来的目的。我们踩着朝阳而去,踏着夕阳而归,背影虽然孤寂,眼中依旧坚毅,回想起这些画面竟然有些心泛涟漪,唏嘘不已。

图为茶场负责人梁先生给实践团成员讲解西山茶的生长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桂连 摄

  也许是都切身体会到了实践的艰辛,也许是一路下去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都没有说过一句抱怨,而是默默地坚持着。或许是我们根据多次交流的经验改进了请求方式,也或许是村民们看到我们忙忙碌碌那么久却一无所获,于心不忍,想起了在外读大学的儿女,将心比心,后面的采访也慢慢的顺利起来了。一路上的走访磕磕绊绊,几经碰壁,好在最后终于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陌生人的不理解,实践过程的艰苦,都像是一座座大山,一片片海洋一样,令人心生畏惧,难以逾越。我们一开始满怀希望,“您好,我们是在校大学生,现在正在进行社会实践,请问能打扰您几分钟吗?”“您好,我们现在在做社会实践,有几个问题能问一下您吗?”可换来的却是冷漠的回答,“不行,没空”“我为什么要帮你,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不会,看不懂,没时间”“别问我,我什么也不懂”。接连的碰壁消磨着我们的耐心,我们开始想:那么辛苦还要遭来别人的不理解,不理睬,甚至被误以为是推销东西的,到底是图什么?仅仅陷入困惑一会儿,我们就想通了。我们为的就是能为建设美好乡村贡献一份力,脱贫致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为的是能够初入社会。吸收一点社会经验,锻炼自身的能力;为的是在体验过社会的残酷之后努力学习。我们还年轻,还处在一个青春年少,敢想敢拼的年纪,青春不就是用来超越不可能的事吗?即使实践的道路充满着不确定,已经定好的方案一遍又一遍的失效,明明都是很努力的朝着一个方向迈进,结果却仍是不遂人意。但是,不服输的劲头使我们越挫越勇。

  终于,我们重整信心,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即便结果还是碰壁。“阿姨好啊,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可以啊,你问”“那个,我们在社会实践,要收集一些问题,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本来,以为还会再次遭遇拒绝,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我不懂字呢,没什么文化。不过你们可以等一下,我去叫个文化人来。”说完阿姨就真的找了一个大学生来。在他仔细的盘问我们的身份后,终于同意协助我们的工作。我们详细聊了前进村的发展状况,对方也认真的阅读和填写了问卷。一切就像是从现在开始,否极泰来,后面虽然也遭拒绝,但是总算是把问卷都收集完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询问茶店老板西山茶的价格,走访调研西山茶市场销售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桂连 摄

  看着手中的信息,手机中的照片,突然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困难总是暂时的,就像是之前接连碰壁,成功终会到来,我们的实践工作有了句号。这次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我们敢于开口。敢于展示自己。我们在茶场中漫步,在村民家里喝水休息,我们逐渐融入了这个小村落,仿佛我们不是外来的,而是土生土长的。

  我们学会了沟通交流,学会了服务群众,学会了情绪管理,学会了在碰壁中成长。在这个痛与快乐并存的实践过程,我有了别样的感悟:虽然人无完人,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是完美的人,却各有长处,众人一起,取长补短,也就能把完美的事做了出来。(通讯员 蒋俊清)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