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相遇就是最好的故事

  “明年,你们还会来吗?”去年身处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后坪镇小学的我,面对孩子们的发问是多么的局促不安,我并不能保证明年的实践队队员仍然就是我们这一批,我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准时赴往与他们的邀约。我不敢做出太多承诺,我只能说,“明年实践队还会来的,明年还有更多的趣味实验,大家一定要来参加!”于是孩子们带着这份念想依依挥别我们乘坐的面包车,于是我们带着这份允诺伴随着时间流转来到了这个暑假。

  是这个暑假偶然的一天下午,去年的实践队员李习芸在手机上联络到我,她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今年的科普夏令营能够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询问我是否参加。一开始我有些迟疑,我不知道线上形式的夏令营能够办得多么有模有样。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不去尝试这种线上形式的夏令营,我们与孩子们的约定就会彻底石沉大海,孩子们或许还在等待着重逢与再会,实践队的传统还在等待着传承与发扬。于是,去年第一次参加暑期实践的我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经过新一轮的成员招募,实践队再一次准备踏上新的旅程。

实践队员在前期进行课程培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伍龙生提供

  从通知发布到成员名单确定,新一期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出现了很多新鲜的面孔,但是有一些熟悉的名字我也一直记得他们的模样。受阻于线上的缘故,我们和孩子们线下的接触很少,我们无法第一时间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对于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的他们而言,交流总是能帮助他们打开心扉。从课上的表现来看,他们仍然如去年那般活泼而积极,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许科普教育对于闭塞的乡村来说仍然是一份奢侈品,新鲜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觉得甘之如饴。

闭营仪式上实践队员李习芸总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伍龙生提供

  在这短暂的三周周末时光中,虽然总计六天的支教只能向孩子们传递知识田地的一隅,但是我仍然坚信一个学习知识的系统正在他们的心中生成雏形,在实践队员倡导的研讨式学习与启发式学习下,我们见证着他们思维模式的变化,也在这样的变化下引导着他们一步步挖掘科学的真相。诚然,地域的差异形成了教学资源的倾斜,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努力能够给山区儿童送去这份不一样的体验,能够让热门的话题成为知识的门窗,让科学的种子洒在山间的小路上。

  也许是伴随着个人角色的变化,我参与活动的动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去年的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支教活动,心中装着的满是新鲜感,可能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我过多地把活动当作体验,受阻于狭隘的目光,我没能去追寻深层次的东西。人都在学着长大,今年的我心中兀地增添了一份责任感,这既是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身份所具有的属性,也是实践队伍的目标所幻化成的精神动力。成长,或许就是“我想做”变成了“我要做”,而我们还要说“我愿意做”。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正式成立,一代人的坚守,也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受益。触摸实践队的历史,我也时常在想,实践队创始人创办的缘由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有一个振兴乡村教育的梦想,都有一种改变不平衡现状的情怀。也许,从他们坐上那辆通往深山的大巴车,踏上那条扬尘飞舞的山路,一切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个远大的梦想就这样孕育了。也许我们的相遇会止步于此,但是我们的故事依然没有结局。(通讯员 伍龙生)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