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夏日里的成长寄托

  21天,150个小时,很长,也很短。

  记忆如酒,第一口是辣,再是香醇,层次分明,年头越长,味道越浓。2020年,是我第一次参与支教,作为一个“愣头青”我抱着一丝疑惑和侥幸来到这里。紧张的面试,激烈的竞争选拔仿佛还在昨日,一转眼,支教活动就以落下帷幕。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我希望给自己一封信,来表达我在这夏日里的一份成长寄托。

  我知道,大学生在暑假选择支教并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做出的选择。这不光表明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时间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并接触一群陌生的人。还表明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拥有了坚定的信念去完成一次特殊的“使命”。在面试时,带队负责人几乎问了每一位申请人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支教这件事情,你想清楚了吗?希望每一位选择来到这里的队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去支教的选择。但即使是这样,这一路走来,我们依然发现一些通过录取的队员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或许是自己的某些原因,又或许是家庭父母带来的压力,在大部队走到一半的时候却跟团队说再见。因此,在这个夏季,我首先要对自己说一声“谢谢”,谢谢我在这21天里的坚持和努力。蜕变就是在时间的磨砺下产生,我从一个事事需要问别人的“愣头青”自己学习着在教学道路上摸索,逐渐成为了一个教学老师里的“老油条”。虽然还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如意,但坚持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心理上的成熟与变化与其他事情相比就显得尤为重要。心怀感恩,我还要感谢这一路上陪伴在我身边的每一位支教伙伴,从组团到分工,从调整到组合,每一位队员都积极面对着前方未知的困难。线上教学难度更大,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每一位队员拿出自己的勇气、耐心和本领,人人都成为了“网红老师”,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巴东县孩子们共同打造了一艘“梦之船”,让它在知识的大海里远航,我们帮助孩子们的梦想“成真”。

图为志愿者为学生们科普有趣的垃圾分类方法,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婵 提供

  选择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我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初入大学的我没有教学经验,在这一点上我就比其他老师要逊色许多。但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让我有一些教学的基本功,当然只有理论这样还不够,我需要更多的实践学习和思考才行。作为老师,学生当然是最重要的,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我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播下改变他们的种子。我原本以为这里的孩子们会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会体恤家长的付出,好好读书。事实上,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好像并不高。这是孩子们调皮爱玩的天性?还是有些孩子觉得读书无用,过早的领会生活的艰辛很难认真读书?所以我意识到了要去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真正爱上学习,有所改变。这听上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就更不是。对于大山深处的这群孩子而言,他们的生活就与城市存在巨大的差异,我能否能了解他们的生活,成为走近他们的第一步。与孩子们相互讲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课下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希望可以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和影响因素,这样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更有效的达到我的目的。

  说实话,我其实很明白,21天的短期支教并不会带给孩子们成绩上的飞跃,而我认为这趟旅行的意义在于基于课本,带领孩子们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条“路”很难走,山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陪伴的他们也很少得到老师的教导和关注。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希望带给他们陪伴与关怀,带去城市的精彩,带来世界的美好,因为只有希望的土地日渐肥沃,梦想的种子才能扎根发芽。这条“路”上人来人往,周而复始,经年过往之后,一定会有孩子走出大山,拥抱世界。

图为志愿者在离别之际安慰一位学生,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婵 提供

  就这样,我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21天,这21天里我许下愿望,等待梦的发芽,寄予夏季期待,收获了幸福与希望。我的学生们在我的带领下有所改变,这就是我支教的最大收获和感动。离别总是伤感的,坐在角落的你,泣不成声的你,不让老师离开的你……孩子们,希望你们不要伤心,你们在大山里等着我们,这一次,我们在大山外等你们。请放飞你们的梦想,勇往直前……(通讯员 蔡思睿)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