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古有孙权劝学,吕蒙读书“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今有周恩来爷爷倡导华夏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读书从古至今都不曾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扉页。如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薪火相承 廿载又新”实践团队的小伙伴们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总结出一个共性,就是希望青年大学生们可以多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英语教师——王国艳是团队采访的第一位校友,采访前我们的心中紧张,当视频接通后屏幕上映出的和蔼的笑脸,便打消了不安。采访中,她的盈盈数语便表达出对后辈们的殷殷期盼。其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没有一本书是白读的,总会在某一时刻派上用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顶天立地的大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文字的滋养,文字连起来,就成了书。书之于人生,是不可替代的氧气般的存在,这是我到目前为止对读书最深的感触。

  通过与王老师的交谈,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学中的学习生活是纯粹的,没有干扰的,但我们总会说,来日方长,时间多的是,等有时间,等忙完了,再去读书,殊不知人生苦短,岁月如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从现在开始多去图书馆沉淀自己,不要浪费大学里如此珍贵的读书时间,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书

  北师大芜湖附校英语教师——陈欣兰作为刚入职一年的新教师,大学生活还历历在目。学姐告诉我们,她在大学中最难忘的就是早早起床去图书馆读书和学习,并叮嘱队员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大学的时光,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书充实自己。

  的确,师大的学生们心中都燃着一团火,攒着一股劲。每天图书馆还没有开馆就早早地在门口等候,生怕去晚了没有座位,晚上等到闭馆都不舍离去。花津河畔、开阔的草地上、教学楼的走廊里,随处可见捧书苦读的师大学子。

  在我们自己不断的阅读中,明白书籍其实不会给我们解决问题,而是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角,让我们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再通过这种方法论去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向着目标前进!

  想到这里,我们的心仿佛也被点燃,无论是专业书籍,还是散文小说,自觉地多读一点,就能更充实一点,就能更有底气一点,这是队员们从中所感悟到的。

  笔耕不辍,与青年朋友们共勉

  谈及读书,就一定会想到创作。

  北师大芜湖附校语文教师——庄传云的脚步不仅仅停留在读书上,他还忠于创作,当谈到《夜读春秋》时,庄老师告诉我们通过读书和创作的三点感悟。首先是学习,创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其次时是表达,《夜读春秋》中有庄老师对历史社会的感悟、思考和独立见解;最后是鼓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本书的出版激励着庄老师继续学习,笔耕不辍。

  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我们深知创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全方位的展示。首先要在平时多读书,在与书长期的厮磨中,消化成自己的精神营养。同时,要对生活或事物有真切的感受,才能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庄老师以身作则,向我们诠释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起共勉。

  说到这里,我的感悟颇深。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出好作品,除了读书,还要会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

  因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能在许多故事中人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正在经历着和我们一样的事,他们是怎样面对的;好像这就是我,我应该更有自信……这无疑也是给我们迷惘的旅途点亮一盏明灯。

  在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庄老师说的那句:“须不论多老都要读书。”生命不止,读书不止。于爱读书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或许就是“陪伴”以及“丰富”,手边有书,就永远不孤独、不乏味,书里有比眼睛里更生动的世界。

  愿青年人都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讯员 胡榕榕)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