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沿江访渔携手共进,大江重获勃勃生机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在近年来诸多的长江保护政策中,长江禁渔制度是其中涵养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也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了探究退捕后的渔民现在究竟过得如何以及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落实情况,我们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同学们自发组成了“长江护卫队”,自2020年11月起,在长江上中下游分别选择了重庆市、江西省、江苏省等地共8个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之前,我们首先通过电话与网络的形式联络了相关部门,了解有关渔民退捕的相关政策及退捕渔民安置所在地等信息,明确调查目标及地点。在积极配合时下的防疫检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地区分批依次展开了调研,挨家挨户地上门与退捕渔民进行积极的沟通与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在闲谈之中了解这些退捕渔民的生活近况与生活需求。在实地调研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最终整合所有信息,对于退捕后渔民的生计情况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 

  除了获得了调研数据外,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渔民们,他们有的纯良质朴,有的热情健谈,有的又颇有气质。例如在江苏省南通市泽生社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叔。他在接受访问之时还特地戴上了眼镜,明明是位专业的渔民,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书生气。他绘声绘色地讲着长江的变化,他自己的捕鱼技巧,他这些年见到的各种鱼类与故事。娓娓道来之时,那种如数家珍的神态表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与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也明确表示,他非常支持长江禁捕政策的实施。因为他过去也曾无数次泛舟于生态美好的长江,也深深得知道现在的长江在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下生态环境受到了怎样的破坏,所以他和身边的渔民都是竭尽所能,积极配合禁捕的相关工作,我们调研队的队员们都十分敬佩。 

  结合了诸多对渔民的调查结果,我们还发现,有条件的渔民已积极借助相关政策进行转产,已退休的渔民则享受到了退捕政策补贴,可以保障生活需要。目前已有一批积极转产的渔民取得了成功,例如我们在2021年2月采访过的周胜良同志,他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位退捕渔民,自2018年开始转型。当时,太湖网围全部拆除后,他将土地开挖成蟹塘,做起了大闸蟹的生态养殖,实现无害化排放。在退捕后,他被纳入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需要再为生计问题发愁,有了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他转型成功的同时,还带领十几位退捕渔民一起转型成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由此可见,政府对于退捕渔民政策补助及转产引导方面已经较为完备,经得起实践的考量。 

  经历了这次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实地调研,“长江护卫队”的队员们都收获颇丰。我们不仅看到了退捕渔民的生计转型现状,也看到了长江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的态势。虽然在实施退捕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阵痛,例如渔民的不配合、退捕后的生计转型不顺利、基层渔政人员的千头万绪以及间或会发生的偷捕事件。但是瑕不掩瑜,从长远来看,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意义是远大的,此举可以充分保护长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证长江的物种多样性,使得长江可以成为我们留传给后代的宝贵自然资源。 

  此外,对于退捕渔民来说,他们离开了赖以生存的长江,失去了原来的生计资本,但是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进行生计转型、思想转变,完成由渔民向居民的转变,在短暂的适应期过后,他们可以发现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对于管理者来说,长江沿岸的各地政府都多方面出台了各项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此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保证了这一生态保护政策的妥善实施。对于国家来说,长江禁捕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改善了长江流域及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障了长江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于国际社会来说,长江禁捕政策能够从多方面为各国江河湖海渔业发展、社会保障、生态养殖、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更加懂得了,要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新时期的禁捕政策并不纯粹是为了禁止渔业,而是为了未来能更好地发展渔业,为了能够给子孙留下一条“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长江。保护生态,我想我们都要在路上,在这条绿色的康庄大道上,坚持一直走下去! 通讯员 翟轲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