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梦里有阳光也有彩虹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唯有青春热血,不负如初少年”,所以我满怀着期待与希冀参加了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志愿者的身份去主动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个月前的我还只是偶尔从学长学姐口中略有耳闻,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清楚社会实践活动是干嘛的,也正是这种迷茫,促使我更加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实践,因为青春是一个梦,青春就要敢于做梦。

  我也曾是少年

  “有些时候很怀念从前日子”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首歌《我曾是少年》,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在我经历了半个多月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后,期间我与众多的孩子一起相处,玩耍,教他们怎么,学习怎么调整心态,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和我的队员们组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和队员们真正做到了与孩子心连心,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当我换位思考之后我会想,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我需要怎样的心理辅导,什么样的心理教育对于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当我第一次来到浠水县少年宫,我看到这里的孩子们都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里肆意地观度他们的美好童年时光,有学习跳舞的,有学钢琴的,有学书法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美好,这里充斥着童真与理想,看到这一切我才发现,曾经我也是一个孩子,我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当然现在依旧,只是我缺少了那份稚气和勇气。

  在和少年宫的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单纯,放眼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却时刻被学业,家庭,金钱所困扰,但是我相信,,他们依然是有梦想的,可是为什么不敢表露出来呢,他们也曾是少年啊,少年不该为世俗所困顿。我曾多次与孩子们单独聊天,我所接触到的孩子都是非常有灵气的,从小就被父母送去各种兴趣班,很多人说太多的兴趣班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但是在各种艺术熏陶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现实会有更多的选择,长大后的他们回忆青春一定是一个彩色的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我调查的很多家长朋友中,不乏总是整天数落孩子的不是,对孩子要求过高的父母,可是,教育孩子一定得这样吗,他们真的应该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了,拿成人的眼光来看,家长都是为孩子们好,任何事都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噱头,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有多少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满足不了,就强加于孩子身上,当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我会怎么看父母的这种行为?我只会觉得父母整天在要求我,我感受不到一点快乐,由此看来,父母不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吗,因为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训斥孩子,不是么?逆反的孩子需要关心,需要呵护,而不应该去一昧的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也不应该总是把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家长们总爱打骂孩子,我们不应该只去寻找孩子的缺点,却忽略了他们的优点。3-12岁正值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儿童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如果不及时正确的引导,那么势必对孩子本身身体与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我和队员一起组织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小课堂”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帮助了上百名心理障碍儿童,他们当中,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就是叛逆,虽说在他们这个年龄段适度的叛逆是正常现象,但是尽管如此,孩子的身边的环境对孩子心理成长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还是鼓励家长朋友们多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儿童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虽然我们团队的社会实践课题是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育是没有结界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对自身能力有更明确的认知,我也会想到,当我遇到这些心理问题时,我改怎么去解决它,并且在自己的学习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传递给身边需要的人,以身作则。

  沟通零距离

  许多父母与我分享了他们与子女之间的故事。前天有一位家长就与我交谈到,孩子不和家长沟通,只把自己反锁在自己的房间里。当孩子不再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甚至我们需要当孩子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把孩子当成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和孩子的心灵的沟通,完成内心世界的交流。与孩子间的沟通需要从心开始而不是从脾气开始,从打骂开始。用暴力只会教给孩子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用打骂只能让孩子对你声音产生无限厌烦,直到你说,他最多做到听就是了。当我们听到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效果倒不如不去说,因为这个会让孩子厌倦我们的管理。

  沟通不是用一句语言就能完成的事,这需要我们先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有下一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坚持,更要学会用自己的身教来完成榜样的示范。特别是当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看我们更需要耐心和等待孩子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先完成交流的第一步:沟通。(通讯员 叶冰)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