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探一程煦风浮草,记一时蝉躁荷香

  同安徽师范大学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稼祥之前,没想过十三天会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就这么不经意的,和着窗外喧闹的蝉鸣、映红天空的云灿闯进了我的世界。

  这一程,即是实现价值的外在实践,也是探寻自身的内在修行,迎接一群可爱的孩子来到自己的世界。

  一掬清风,吹彻闲忧 

  一行煦风,满川好意。我在留给孩子们的信中写:“我是带着一颗不完美的心来的,走的时候,它装满了你们。”

  来的时候心里满是对于未知的担忧,担心自己备不好课,担心在讲台上紧张无措,担心知识储备不够,担心写不好稿子……各种各样的隐忧和不自信,但是这些都会在站上真讲台,放下假包袱,走向孩子们的过程中慢慢消解。

  在这段时间里,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面对一个班级,真正自己将以前坐在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讲解给学生,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在和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互相交心,一切就都会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在十三天的支教之旅中,我上了三堂课。第一堂课“我为课本穿新衣”——关于学习,是想帮助他们换种方式重新诠释经典国学文章,跳出课本,好好感受;第二堂课“中国外交”——关于理想,是想带着他们看看如今的五洲,以及百年来中国外交的风云气魄;最后一堂课“谈谈心‘理’话”——关于心灵,是想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心理,悦纳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谐共处。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在演绎课本剧《三打白骨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怡澎 供图

  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也是在建构自己的内心——要有身心自由地,满怀好奇地,永不枯竭地探索新知的“原动力”;要有追逐的东西,有坚定的事物,这样走到哪,变成什么样都还有热泪盈眶的感动;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自身汲取前行的力量。从学习,到理想,到心灵,从外部探索到内在慰藉,从外在风采到内核精神,这一程,是希望真正能够给我和孩子们带来触动和变化的一程。

  满盏好意,遍洒杆头 

  我自己也有个刚要上初中的弟弟,和他们年龄差不多。但其实我对他也并不了解,这段时间和七年级的小朋友相处,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在童年和青春的交接点,他们既还是个小孩子,单纯可爱、天真烂漫,同时也是有一定思维深度的个体了,知识面也不窄,对待事件也有自己的看法。

  印象很深的有个叫李泽钦的孩子,在给我们的留言中写:让我们上课不要受外界干扰,放松讲,语气自然随和;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但也要注意控场;注意到我们办公桌上的金嗓子喉宝,提醒我们改换镇场子的方式,比如敲敲桌子。他平时喜欢背着手走路、讲话有超越年龄的沉稳感,像个深沉的“小老头”,但是在你看向他,喊一声“二营长”,他又会歪着头对你笑;或者是过来采访你的时候,向你展示他制作的小记者证。

图为李泽钦小同学写给志愿者们的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付芳芳 供图

  有些傲娇的杨瑞“小太爷”总给我一种“庐中高人”的感觉,淡淡然的小眼神似乎透露着睿智的光芒。在相处中发现他虽然嘴上侃天侃地,对待在意的人和事即使嘴还硬,但也不吝啬真挚可爱的祝愿,也惊诧于他有着豁达清醒的世界观,人小,明白的事理却不简单。我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即使身处困顿,也要能看见天际和雁鸿,巍峨与辽阔,这是他给我的启示。

  既把他们当单纯的孩子看,给予关心帮助;也把他们当成熟的个体看,与其交流思想。

  这一程我们和孩子们之间不光是教与学的简单链条关系,是住在知识象牙塔中的我们迈向职业的第一步——所谓老师,究竟应该是什么模样;是在真正成人前一条青葱岁月的回归线——他们,就仿佛是曾经的自己;是快乐玩耍、好好感受、互相交心、共同成长的小木舟——讲课的同时也在内省,回答的同时也在理解。

  好一场春风沐雨,彼此净化,双向成长;好一程笑泪更迭,短暂相遇,以爱为结。南风知我意,吹梦到泾川,送出一朵小红花,盛放在这夏永恒的刹那。(通讯员 付芳芳)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