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挥汗走基层 躬行识国情

  迈入2021年,“乡村振兴”在我们身边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这是继去年的脱贫攻坚顺利收官后,基层工作吹响的新号角。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走基层、懂国情、长本领”既是在响应祖国的号角声,也是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过程。 

  2021年的暑假,我们作为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远赴广州市在东西部协作计划中对口帮扶的地区——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新闻实践,记录这方土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生的小康巨变。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走近了一个个奋战在基层的鲜活人物,深入了解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帮扶故事。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组的协作干部们构建了我们对于东西部协作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初印象。 

图为左志鹏部长在接受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廖去非 摄

  在采访工作组综合协作部左志鹏部长时,他向我们分享了帮扶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当地有两名孩子不幸患上了糖尿病,患病后因为家庭困难没有接受治疗,也不愿意继续上学。左部长通过当地的教育系统找到孩子的家庭住址,一个一个上门去劝导,告诉他们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医保范围,帮助他们进行申请。如此一来,孩子们便能无负担地接受治疗,不久后就回到了课堂上。“原本他们已经准备好放弃治疗了,我亲眼看见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作用,那两名孩子人生的轨迹可能就此发生了转变!”说到激动处,左部长泪洒当场,一下子就揪紧了我们的心弦。 

  从改革开放的前沿来到西南山区,左部长不怕艰苦的选择让我们钦佩不已。当得知因为帮扶工作的忙碌,他无奈将自己的孩子送回湖南老家,让孩子成为了一名留守儿童时,我们更感动于他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仿佛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他与家人分隔千里的相思苦。 

  临走之际,左部长一一和我们握手,他的手掌宽厚有力。我们注意到他的真挚目光,坚定又炙热的赤子心让我触动,眼睛泛酸。在为期一周的毕节实践里,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这样的赤子心跳,也不止一次地淌下热泪。                                                                  

  在毕节市大方县,足球运动发展地如火如荼,很多山区孩子借着足球走出了大山。这一切都要从元宝同心实验小学的一名支教老师说起。 

图为元宝同心实验小学孩子们在训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豪辉 摄 

  徐召伟今年41岁。“年轻的时候要做更多年轻阳光的事情,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这份追求,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16年的山区支教生活。 

  我们提前了解到,2013年,徐召伟来到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小学支教。在这里,他不仅任教语文、数学科目,还当起了孩子们的体育老师。在徐召伟的努力下,元宝小学修建了足球场,组建了足球队,他自学足球知识当起了教练。 

  我们去的那天,正好遇上大方女足青训队到元宝小学开展选拔工作。我们看见,选拔结束以后,徐教练将被选中的孩子一一叫到身边,叮嘱她们今后要好好训练。他笑起来一脸慈祥,眼底的温柔道尽了对孩子们的不舍。这样的选拔已不是第一次了,面对孩子不断被选走的事实,他告诉我们:“这是我仅能攀登的高度,只能送到这了。但我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去到更大的舞台。” 

图为徐召伟教练在接受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龙媛 摄 

  我们的内心被这一番对孩子们的真情告白触动,再看眼前的徐教练,山区的风霜在他身上留下粗糙的纹理,太阳黝黑了他的皮肤。我们想到,在人生最灿烂的16年青春里,远离家庭,没有爱人,孩子就是他的全部,眼眶不自觉地就红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前不懂得这个道理,总以为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得到,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国情不在网上,不在书里,而在基层。我们很感激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它让我们亲身地走到基层,了解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真正含义。 

  这个夏天,我们走近过一群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他们脚步不停,跑向光明的前景,跑向灿烂的未来,汗水浇灌一路的风景,绘成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通讯员 陈豪辉)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