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情暖西畴不负向往

  2021年7月28日到8月17日,我作为一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西部梦想社团向日葵支教队队员,在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西畴县坪寨乡坪寨CPA春蕾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21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回忆起这21天的生活,我实在是不自觉地又哭又笑,每每想要开始写下总结感悟时,情绪总会不自觉地冒上心头,像是奶奶在阳台上栽种的丝瓜藤一般,一根一根杂乱的缠绕着木杆;又像是显示屏边上的柠檬水,说不清是酸味还是甜味。

  莫看年少不知愁,步履横踏文山州

  支教,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很遥远的名词。作为一个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支教无疑是在学生阶段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锻炼自己在讲台上的胆量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能够为自己教师的目标打下基础。但对于我来说,支教更为重要的,似乎是和孩子们的相处,是我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

  在大二下的这个学期,我在手机上看到了西部梦想社团的推文,还记得那是英语课刚下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站立在原地,仔细的浏览着那篇推文,看完之后便打开与父母的对话框,打下了那一句我这一生都不会后悔的话语——爸,妈,我想去支教。

  在7月24日,我们正式踏上了支教的旅途。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总觉得有些别扭,夜晚在火车的晃动中迷迷糊糊的睡着,一大早又会被它不自觉的晃醒,清晨坐在小桌台边,看着太阳慢慢的升起,眼前的一片翠绿景色被洒落的阳光映衬的格外闪耀,微凉的气息似乎也不断的变得温暖,我的心也渐渐从手机上离开,方才觉得慢慢悠悠、吵吵闹闹、摇摇晃晃中竟有几分岁月静好。到了昆明,那不同于福建的空气着实让我心旷神怡,又经过大巴的一路颠簸,在山路十八弯中,我们在夜晚抵达了学校。

  坪寨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不同于西畴县城的喀斯特地貌,连绵不断的高山似乎是将我们的心也串连在了一起,将遥远的嘉庚学院与眼前的春蕾小学形神重叠。每天伴随着闹铃的声音醒来时,便能透过窗台上的玻璃,看到阳光从云层中倾泻出来,亦或是细细密密的雨滴从被灰色笼罩的天空中坠落;傍晚,天空好像是画布,一片片零落分散的云朵像是没有抹匀的油画颜料,在画布上显得立体万分,其中的色彩甚是瑰丽,本该在主要地位的蓝色并没有占大面积,而是夹杂在更大面积的粉与紫之中,若有若无的金黄在天空的最南端,诉说着白昼最后的秘密,孩子们在我的身边拉拉扯扯,嬉笑打闹,和我一起数着天空的颜色。这就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在老家,看着与海平面接壤的天空不断变换色彩,吹着蕴含着水汽的海风,与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挖着那不知名的贝壳的时光。

  在离开春蕾的那天早晨,我看着那缓缓升起的太阳,心中的不舍之情更是强烈,我努力睁大眼睛,想要将这幅画面牢牢的印在其中,我知道,这次以后,我可能不会再来这里,再也不能亲眼见到这座学校,我不能像陪伴自己的家乡一样的见证它的改变,所以才更需要牢记这样美丽景色,跟需要将我们之间的联系永远的记在心里。

  夜色渐退光辉出,随筝指引化迷途

  毕竟是第一次当老师,业务没有那么熟练,正式上课的第一天,站在讲台上的我难免有些紧张,连带着PPT也有些卡顿,但经过一整堂课与孩子们的教学互动后,这种心情也逐渐消散。在之后的课堂里,对着熟稔的孩子们,讲课更是变得得心应手,在那三尺讲台上,用着短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笔一划,勾勒出一形一图,不再限制在既定的教案中,讲到什么想到什么就直接进行拓展,满满一黑板的板书,记录着课程内容,也记载着我和孩子们知识的交流与碰撞。

  说起支教怎能不提孩子们。看着他们追逐打闹,像个猴子一样绕着运动场的爬杆往上爬,像活宝一样跳着不知名的双人舞,做着各种风骚的动作与表情,陪他们打篮球、羽毛球,踢足球、打手背,编头发……

  被一群孩子们追赶,奔跑,和孩子们一起玩丢手绢,玩着从小就玩的老鹰抓小鸡,明明已经体力透支,但却还是乐此不疲。被低年级的孩子们甜蜜的蹭着裤脚,听着她们嗓子里发出的软糯叫声:“可爱老师,可爱老师”,又或者和高年级的男生斗嘴嬉笑,来一盘决一胜负的五子棋大战……

  等到大家都累了,就一齐坐在楼梯边,那时的时间像静下来一样,阳光透过树荫落下斑驳,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形成一个明暗交界线,微风吹过头发,调皮的发梢随着它缓缓摆动,和孩子们唱着他们喜欢的歌曲,聊着喜欢的话题。

  这些孩子,有的正义和坚强,有的勇敢而顽皮,有的文静而乖巧,也有的腼腆内向,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分别有着自己的闪光点。

  我时常也会抱怨他们不听话,指责他们总是调皮和执拗而破坏纪律,叹息他们不懂事。这时候,他们或许什么都没想,只希望有人陪着,简简单单。可我的耐心总不够用,支教时,对某些顽劣孩子的劝说无果时我会生气,但又无计可施,结束后,总会自己想通,继续听孩子们每天都说的事情,耐着性子,和他们聊聊琐碎的日常。

  而在这些相处的日子里,孩子们带给我许多我曾经拥有,但如今却已流失不见的东西,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挚,我自认为是一个很真挚的人,但是作为一个已经20岁的青年人,总会有一些不能按照自己心意办事的时候,而那时候,真挚就会离我越来越远。可这里的孩子们不一样,真挚是她们的内心的呈现,是她们对待人或事的方式,是她们成长旅途中最大的收获。她们会因为你的一点肯定而不断地努力,会因为一点失误而不安自责,会因为集体活的荣誉而互相真心祝贺,会因为一人受伤时而安慰打气。我在她们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此一点,很多的是她们所表现的东西,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独特的情感与特质。

  前途四海,来日方长,未来可期

  我在最后一天的口头总结中也说过,这一次支教,如果有让我怀念想哭的地方,那一定是因为我的同事们。我以前从来不相信所谓的二十一天养成习惯法,但是在这段时光中,我已经不自觉的将这群和我不同班级,不同院系,甚至是可能不参与这次支教就不会认识的人当作了我最亲近的人,就算是离开昆明之后,我都有点不习惯没有这19个人的声音整天围绕在我耳边的感觉。

  短暂日子的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这其中收获的情谊竟那么深沉。深到分别前夜不忍睡觉的欢闹,深到相送时颤抖的挥挥手,深到可以坦诚的说出所有,毫无顾忌,自黑玩笑、流泪或歇斯底里。我们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方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或呈现出外向的性格,或是内向,或活泼,或沉默。为了应对各种情况,或多或少将自己隐藏,展开保护色,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轻易展现出来。而在这里,却可以那么融洽不拘一格的展现个性和真实的心情。

  这是因为支教,将我们集合在一起,太多太多的回忆,数不胜数。犹记停电那晚大家在黑夜中发光的电脑屏幕和闪烁的眼晴,犹记大家在围成一圈一起干西瓜时的欢声笑语,犹记会议上有人因各种原因而罚款时的哄堂大笑,还有大家悄咪咪瞒着队长一人一口地分着所谓的“泉水”,甚至是千辛万苦将会议室的音响设备连接成功后兴奋的喊叫。

  所以才会在将要离别时那么伤心,在火车站两队分别时那么的气氛十足,在昆明团一起吃饭的时候那么热闹,在续了一顿又一顿之后,还静静的倾听着彼此过去的往事,在滇池边骑双人自行车的时候那样的默契十足。这样纯粹而快乐的时光,在我的心中是永远抹不去的,再次回到喧嚣的城市中,对于这种时光的向往更是不断地涌出。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后会有期

  我并不像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一样,通过一节课,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人生道理;也不能像《三年A班》中的柊一飒老师一般,那样果敢大胆,通过制造一场“最后的授课”来让孩子们明辩是非,从而懂得,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好自己和对待他人;更不能如同《暗杀教室》中的那个怪物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扭转班级内孩子们被原生家庭所影响而产生的性格与思想。我能带去的,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能够为孩子们做的,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的,以及能够让他们产生突破那个小小县城甚至是整个省份的局限的想法,哪怕只有一个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从根生蒂固的限制性中拔出来,那就是有意义的。

  感谢向日葵支教队,让我有了这样的体验,感谢我们能够遇到彼此。(通讯员 李可爱)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