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未来,我们一定会重逢

  今年的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别样的体验,起初,我们被“该选什么主题”困扰着,虽然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我们硬是苦苦纠结了十几天。后面终于有了一点零碎的想法,我们明确自己想做乡村振兴相关的主题,于是主动去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廖雅珍老师指导,因为我们知道雅珍老师经常做乡村振兴这方面的现场教学,我想她会给我们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确实是对的,我们定下了——基于人才“三力”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究的社会实践主题。

  在实践前期,我们对所研究的乡村振兴典型村的发展历程以及带头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查找并进行梳理,同时认真研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作调研问卷和访谈问题。我们花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对问卷题目字词的表达、题目的逻辑顺序进行反复修改,形成初稿后先是让团队内部成员以多角色的试填问卷并对问卷的内容、逻辑进行漏洞查找,针对细节做好修改后将问卷初稿发给指导老师进行预填写,最后在正式发布问卷。

  7月,我们前往永定区南江村,对南江村书记进行采访,我们了解到江书记自50岁回村一改南江村面貌,为家乡做贡献至今已坚守16年。最难忘的是江书记在交流中反复提到的对自己标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乡村振兴的人才一定要有公平、公正、公开、公心,并且心系群众”。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江书记将党和人民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融进了骨子里,所以用自己几十年去守护和拓新这片山河。江书记的信仰与坚守让我深深动容,觉得自己身为一名预备党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做的远远不够。回想远去的实践生活,江书记这种义无反顾的力量总是在当我觉得迷茫或想退缩时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毕业扎根农村,回报社会,未来的乡村发展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接力。

  随后,我们前往长汀县南坑村,对沈书记进行采访,沈书记在访谈中曾说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然就不要做”。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就像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样,我们要做就要认认真真的做下去,作为本次社会实践的队长,我深刻意识到我对待实践的态度会影响社会实践每一个成员,我要做好榜样,我的团队才会越来越好。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还收获了一笔财富是找到廖雅珍做我们的指导老师,她真的教会我们很多人生道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这个社会对学生真的是宽容的,竭尽给我们提供帮助,却不求我们对任何回报,只殷切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学习,做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但其实如果没有雅珍老师的帮助,我们也没有办法那么顺畅深入走访基层,我们没有吃过老一辈人吃过的苦,也少了许多向他们一样无论如何都咬牙坚持的能力,容易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挑战就迷茫。但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社会实践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向基层工作者、老师、队员学习,我们真的收获颇多。

  最后,希望我们对乡村的热情不会因为这一次社会实践的结束而终止,希望我们利用自身知识,服务农村,奉献社会,希望我们一直有理想,壮志满怀,未来,我们一定会重逢。(通讯员 李淳淳)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