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走进古村,聆听窑声

  为探寻陶瓷文化古都的奥秘,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让陶瓷产业走进万千大众的心中,山东理工大学“林小青”实践团于2022年7月8日前往博山区雨点釉博物馆进行了解调研。

  早就听闻博山的雨点釉博物馆里面的大师周祖毅,作品无数,个个都是拿得出手的精雕之作,毫不夸张的说,他的得奖比他的年龄都大,因此我对他敬畏有加,在今日终于有机会前来拜访一下。由于博山经济不是很发达,因此哪怕是博物馆也是在比较偏远的市中心边远地区,需要爬一段小山坡,走过几段泥泞的小土路才能到达。

  伴随着前一天晚上忐忑不安,难以入睡的心情,我踏入了雨滴釉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伴随有江南气息的房屋建筑,院子边上种着驱蚊草等各种绿色植物,刚满月的小黑猫在院子里逗狗尾巴草,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色顿时令我心旷神怡,是我向往的田园生活没错了。

  热心的博物馆老板周祖毅招呼我们过来,用博山土特制的陶瓷餐具给我们泡上香茶一壶,说是博物馆老板,倒不如说是热情好客的民宿主人在招待许久未见的朋友。周先生人很好,看我们人很多,放在院子里的马扎不够用,边招呼自己的夫人再去屋子里拿些板凳出来,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这般平易近人让我的心里对他的崇敬又多了几分。

  看到这陶瓷气息浓厚的住宅,我好奇的向周先生探寻这故宅里面的文化底蕴。周先生讲到这是老一代的人用烧剩的陶瓷废渣以及烧坏的陶瓷制品堆砌而成的住宅,每一寸混凝土里面夹杂着陶瓷的气息,我不禁感叹到博山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每一个民宅里面都蕴含着浓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但是却不能像景德镇一样闻名遐迩,博山遍地可见的中老年人,老龄化趋势成为了博山区发展难以越过的一大门坎,青年人的外流更是给博山这个陶瓷古都的发展镀上了一层冰霜。

  据周先生感叹道,之前市政府为了拉动博山的发展,曾批准了五十万的资金来供博山区陶瓷业发展,但无奈画展办起来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再加上政府拨款不及时,最后只得无功而返。我小时候听爷爷那里听过,老一辈的陶瓷人从宋清时期便开始了陶瓷的制作,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陶瓷掀起了一波热潮,但是随着热潮过后,陶瓷便陷入了僵局,自那以后博山的陶瓷便如同销声匿迹了一般,只得局限在这个小村落里,我不禁感叹事态薄凉,

  周先生说他曾试图在开大会的时候提出政府的资金要落到实处,不要假大空,但是政府的眼界很宽,不会切实放到每一个人具体的陶瓷产业的发展身上,因此就会出现资金虚化空投的情况。上头的人只注重绩效,不着眼于实际;下头的人没有具体的执行策略,没有资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博山的陶瓷逐渐埋没于人世间。看到周先生失落又遗憾的脸庞,我不禁感叹多好的一座陶瓷古城竟没落至此。讲真的,我不认为博山这座陶瓷古都比景德镇差到哪去,博山在保持原有的陶瓷地基的基础上,可以成为第二个景德镇的。

  想着还有为期两周的走访实践等着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的锐意进取精神,不管千辛万苦,我都要尽自己所能,为博山陶瓷的发展尽一份力,为陶瓷产业未来的发展献出青春的力量,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讯员 吴慧琳)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