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辽宁大学学子感悟家风家教

  中国青年网安徽省1月9日电 (通讯员 宋静怡)为感悟优良家风家教,辽宁大学商学院“<三下乡>小分队”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桐城清河张氏家族。

  通过走访调查,小分队了解到张氏家风主要体现在礼让和廉洁上。在采访前,翻阅了张英所著的家训《聪训斋语》,他严格要求自己及后辈谨言慎行,勤苦读书、乐闻规劝,严格要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小分队发现张家的后代依然在很认真仔细地贯彻着祖辈的做法,使得清河张氏的廉洁礼让家风被很好地传承下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静怡 摄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宰相张英的桐城老家宅院旁有一块空地,与吴氏相邻,吴家越界占用,引起两家纷争。张英便修书一封言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张英的书信,便退让三尺。吴氏听闻,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的大义,于是便也退让三尺。于是桐城便有了这著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不仅表现张英的大度,更彰显了张氏家风的内涵,浓缩成两个字就是:“礼让”。如今这“礼让”二字已经从祖上历史中传承到张氏家风里,并且了成为桐城六尺巷的文化标签,丰富了桐城的城市内涵,如今六尺巷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采访张氏后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张英百年居乡时,从来不以宰相的身份自居,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与周围的邻居和睦相处,礼让谦虚待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静怡 摄

  张家廉洁礼让的精神是传统家风家训最好的传承,在当代对廉洁礼让家风的了解传扬也是对它最好的诠释。在采访到张氏后人张先涛先生时,他曾经提及关于“礼让”的意义,先生说“礼让是礼基于法的基础上,具有原则性的礼让,现代意义上的礼让则是道德层和法律层叠加起来的礼让。”

  追溯到中国古代,那时的人们十分重视家风、家教:好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庭对有志男儿的期望;“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的处世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对人生的态度……可以说,家风维系着古代的道德准则,从而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影响着国家的兴亡。难怪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司马光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静怡 摄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通过此次下乡,小分队真实地感受到家风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塑造人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每个家庭的"家风"可能不尽相同,但一种积极、健康、正面的"家风",却可以对家庭成员在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一玉口成国,一瓦顶乃家。小家庭是构成大社会的基本细胞,如果一个家庭"家风"健康积极,家庭成员在"家风"的约束之下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个人品质,那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社会风气的作用,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今后,我们应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家庭成员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责任编辑:耿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