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四川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师生实践团走进凉山州

  中国青年网成都7月25日电(通讯员 黄菲娅)根据教育部和团中央的相关部署,四川大学于近期启动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7月8日至11日,学校团委带领“红纽扣”艾滋病基层医疗帮扶项目、“超人生鲜”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扶贫图谱”产业帮扶精准对接项目、“盼达”扶贫工作成效展示项目和“尊严的分娩”分娩镇痛推广项目5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赴凉山州甘洛县开展了双创项目落地对接、驻村扶贫干部调研、“重走红军路”红色主题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产业帮扶座谈会,助力地方精准扶贫

  7月10日上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师生实践团参加了四川大学——甘洛县产业帮扶座谈会。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带领专家组,与甘洛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深入洽谈。

  晏世经提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校友资源,结合当地“一区两城三开发”的发展战略,在文化旅游扶贫开发、新农村扶贫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等方面做好对接落实,扶贫与扶智双管齐下,为甘洛精准扶贫做出川大贡献、做好川大模式。相关学院专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汇报了调研论证的情况,并对相应问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为实践团在甘洛县斯觉镇人民政府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听塘 摄

  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寻访驻村扶贫干部初心

  7月9日至11日,实践团赴甘洛县斯觉镇开展了对四川省和四川大学青年党员驻村扶贫干部的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扶贫干部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易地移民、彝家新寨、产业帮扶、以购代捐、控辍保学、禁毒防艾等方面工作的情况,深刻感受到青年党员、扶贫干部深入基层、扎根彝乡的牺牲和奉献。

  “以前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扶贫工作和扶贫干部,总觉得离我们那么遥远,今天接触到川大的扶贫干部,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既在付出,也收获着参与扶贫工作的成就感”,实践团成员李宗忠表示,“党中央开展脱贫攻坚的决心,扶贫党员干部的初心,扶贫工作推进中的信心,汇聚起来就能完成伟大的扶贫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斯觉镇从实现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这一过程中,教育一定是实现 ‘真脱贫,脱真贫’和‘乡村振兴’的关键。”

  图为实践团学生对当地扶贫干部进行深入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听塘 摄

  对接当地实际需求,发挥创新活力和智力优势

  此外,师生实践团还走访调研了斯觉镇卫生院、幼教点,到当地孤儿和留守儿童家进行入户看望,学生团队与扶贫干部就禁毒防艾、妇幼保健、“一村一幼”教育、控辍保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斯觉镇提供了彝汉双语防艾宣传视频和图文资料。

  学生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双创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接帮扶方案。团员唐章皓表示:“在这次行程中除了感动和感慨,最愉快和如释重负的时刻就是我们参观川大协助斯觉镇修建并参与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的镇中心幼教点的时候。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听说现在已经有300余名适龄儿童在幼教点上学,我们大家都感觉豁然开朗和欣慰。”

  图为实践团看望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听塘 摄

  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

  期间,实践团还来到位于石棉县安顺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重温了长征历史,深入学习了强渡大渡河时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坚定了走好新时代青年新长征路的决心。

  据悉,本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红色筑梦点亮人生,青春领航振兴中华”为主题,组织学生双创团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开展的“红旅”活动。旨在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调研帮扶、项目对接,上好一堂最大的创新创业课和一堂最大的国情思政课,激励更多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扎根祖国大地、增长智慧才干,以青春奋斗领航民族振兴。今年,四川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有近百支学生团队参加,将陆续分赴嘉兴、威海、重庆、岳池、延安、巴中等地开展实践活动。

  图为四川大学开展2019年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系列实践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听塘 摄

责任编辑:王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