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福建高校学子赴和泰新村调研:嵌入式居住促进民族团结融合

  中国青年网和田10月12日电(通讯员 蒋燎原)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南疆四地州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中之重,为了探索解决脱贫重难点的可行模式,8月21日,厦门大学“富农于阗·一鹭向新”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新疆和田地区昆玉市开展为期四天的调研。

  昆玉市距离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和田市约有70公里,该市采用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进行管理。“富农于阗”实践队的队员们重点探访了位于昆玉市西北角的224团12连,这支2016年新成立的连队与临近的少数民族村落融合开展生产活动,实行多民族群众嵌入式居住,建设了和泰新村,现在已成为兵团与地方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典范小区。

  实践队员们通过昆玉市政府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部署下,224团正式接管墨玉县胡木旦村和英阿瓦提村,编为224团8连和9连。当时的胡木旦村和英阿瓦提村由于长期的封闭落后,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居民生火煮饭用的柴火随意堆放在房屋道路两侧,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村里的牲畜栏圈就紧挨着村民居住的房间,臭气熏天,牛粪羊粪随意乱堆,卫生条件恶劣,每到夏季就会有爆发急性肠胃传染病的危险。村中的道路也是凹凸不平的土路,每到沙尘天气行走其中就会蒙一身灰土,到了下雨天则是泥泞不堪,走路都需要行人踮着脚尖通过。

  为改善当地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224团规划建设了和泰新村,在接管两年后,两个民族村的村民喜迁新居,告别了住草把子房,喝地下井水的时代,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和泰新村每家每户都通了天然气,自来水和宽带网络,驻村的工作队努力做群众工作让大家改变过去吃饭娱乐睡觉都在一张地毯上的习惯,村民们纷纷购置了沙发床铺,安装了抽水马桶,卫生条件大大改善,村民的患病率降低了。

  此外,12连的工作人员还为实践队员们介绍道,为了响应国家“兵地融合、民汉融合”的号召,团场新设立12连,将从内地招录的以汉族群众穿插安置在和泰新村,一个汉族连搭配两个民族连,实施了嵌入式的居住。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兄弟情谊。

  实践队员们在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和泰新村内参观,通过一路上的介绍了解到,小区的垃圾也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进行定点收集,每日集运到昆玉市专门的垃圾处理站,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道都采用了整齐划一的柏油路面,,由清洁工每日负责打扫保持整洁,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晚归的村民也能走上一条亮堂堂的归家路。更令人惊喜的是,和泰新村还配套建设了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如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中心,幼儿园,托幼所等,在民族文化大舞台前的广场上,各族群众常常围坐在一起,热情端出自家美食和大伙儿一同分享,一齐谈笑风生。

  最后,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在和泰新村商业街,不少少数民族村民在这里开设餐馆,对于创业的群众,团场给予优惠政策,扶贫工作队帮助担保提供低息贷款。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实践班,学习了烹饪技术,有了自己的餐厅产业,民心安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参观完毕后,实践队员们纷纷感慨道,建设和泰新村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昆玉市结合这一惠民政策,让各民族嵌入式居住,共同发展,让村民们在当地里有房子、有产业、有致富的途径,积极打造出一条“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新路子,让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一审编辑:泮家容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