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羌绣之乡”之震后重建篇

  中国青年网汶川5月17日电(通讯员 王海军)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和构建科学的防灾减灾机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作为学土木工程的新青年,则应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四川农业大学“光速FLY团队”成员利用假期时间前往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就震后10年的重建工作成果进行了调研。

  进展馆,观汶川新貌

  1月21日上午,“光速FLY”团队来到阿坝州汶川县。在精心准备后,上午11点,团队前往汶川博物馆,接待人董畅对我们就博物馆的灾后重建工作和相关民族文化进行了一一讲解。她告诉记者:“汶川博物馆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新建的一座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购书中心多功能为一体大型博物馆,建筑群体平面呈L型。是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设计者何镜堂院士设计,总面积9071平方米,总投资约6460万元。同时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一楼展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图片并查阅了相关资料,通过一楼展区我们熟悉了汶川的面貌。紧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展区,相继参观了“穿越六千年”、“古羌家园”、“城镇足迹”、“红色文化”、“羌族文化”等特色展厅,对源远流长的古羌文明、独特的汶川景观,珍稀动植物等有了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团队还参观了三楼的“崛起之路”展区,看到了广东援建汶川与汶川一起开创的丰硕成果,了解了“5.12”地震后,汶川人民“勇敢、坚强、不自弃、不放弃”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压不倒、震不跨”的灾后重建精神。通过这次参观,记者还了解到: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基层群众的共同奋斗下,汶川县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了如今的汶川新貌。

  走基层,知汶川新发展

  经过1月21日至1月23日三天在汶川博物馆和红军桥的参观,团队成员于1月24日上午开展了采访工作,首先来到汶川农业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城乡规划办公室对吴主任进行了采访。吴主任笑着告诉记者:“我县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发展很迅速,现处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同时由于疏松的土壤条件,所以我县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各种水果,为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入”。随后记者了解到种植水果会给农户每年带来近10万的经济收入。最后团队还陆续采访了一些居民,根据走访得知,汶川政府还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希望有更多的技术人才来到汶川工作,最大化的提高汶川的经济水平 ,加快汶川发展。

  再回顾,述汶川楷模作用

  经过汶川博物馆董畅女士和城乡规划办公室吴主任等人的介绍,记者了解到,“5.12”大地震中,汶川地区满目疮痍,一片废墟。而经历过灾后重建的如今的汶川焕然一新,勃勃生机。在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环顾整个汶川的发展,正是按照这二十字的要求,围绕农业强、县城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找准自己的振兴路径,发展水果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人才引进,科技兴邦。

  因此,汶川县现今取得的成就为我国灾后重建方面和构建科学的防灾减灾机制方面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农村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