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独家记忆”

  中国青年网湘西5月30日电(通讯员 陈怀瑾 莫有桦 周晓容)红岩溪镇是湘西州龙山县的一个小乡镇,尘肺病是村民身边一个真实而又沉重的存在。经济欠发达、医疗水平落后导致村民对待疾病存在“治不好、会传染、定死亡”的误觉。尤其是从他人口中提及此病后的结果更是会让大部分村民惶恐不安或是避而远之。尘肺病几乎成了红岩溪镇村民心中的“独家记忆”。2018年7月20日,长沙医学院“医心向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继续前行,10余名志愿者相继走访了卸甲村、坎西村,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

  这座空气中透着丝丝甜味的山林里,却有十几个因为尘肺病无法正常呼吸的山民。志愿者携带义诊器材,步伐坚定地向山上走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彭召明老人翻出尘肺病诊断说明,年过九十的老母亲在一旁默默凝视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谈到彭召明老人的生活史,老母亲的心疼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这一代人,在大山里开矿,为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山外的经济繁荣贡献力量。数年后,陪伴着他们出山的,却是困住他们一生的尘肺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1969年彭召明参军,被派去修铁路,也到过古丈牛角山打隧道,一个月拿6块钱工资。去年,他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早上起来要咳嗽半小时,到龙山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矽肺,还伴有肺结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我没读过多少书,几十年没拿过笔了,现在可能都写不好自己的名字了。”老人极力控制着自己颤抖的手腕,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在“尘肺病患者个人档案表”署名一栏写下“彭召明”三个大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志愿者在寻访途中为沿路山民测量血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晓容 摄

  患有右半身瘫痪的陈昌明老人,只能搀扶着木椅行走。他倚靠在家门前,看着志愿者们朝自家方向走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你们试试这个号码,但我也不确定能不能打得通……”空巢并不等于贫穷,而贫穷却意味着对病痛的无可奈何。当志愿者询问在异乡打工的大儿子(尘肺病人)联系方式时,陈昌明老人在回忆中不自觉地落下了眼泪。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怀瑾 摄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