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脱贫之路,虽艰必行

  中国青年网海南6月11日电(通讯员 沈宇婧)初识什寒,源于偶然。在一次偶然参观海南省博物馆举办的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时,我在改革开放馆看到了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的航拍图。在被美景所吸引的同时,旁边展板上“脱贫攻坚”四个大字引发了我关于海南“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建设对海南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影响的思考。带着许多疑问,我加入了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生态旅游调研团,于2018年7月10日来到什寒村,开启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求真知,解疑问。

  初入什寒,感触颇多。出发之前已查阅部分资料,对什寒村有些许了解,虽知什寒村为贫困村转型为旅游村,但却以为经过几年的政府扶贫和旅游产业带动,什寒应已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落,直到穿过山间的片片云朵,经过蜿蜒曲折的上山之路,真真切切踏在什寒的土地上时,我才发现它与我想象中的那个美丽乡村的大相径庭之处。我承认它山水如画,空气清新,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但是其他呢?就本身村落而言,村民们房屋破旧,少数民族氛围较弱;就旅游而言,当地农产品未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当地旅游景观规划也远远不足。这样的发展,让我为之叹息,“中国最美乡村”美可能也仅仅是美在景色吧。

  中国最美乡村风景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泽 摄

  这里的人们想致富吗?想!村委会规划了很多旅游项目,只要有资金,就可以立马实施。琼中旅游委开展的民宿项目,村民们积极主动,只要有空闲的房屋就立马投入此项目运营。可是发展难吗?难!穷则思变,那又如何变? 什寒村发展面临三大问题,缺钱,缺技术,缺人才。作为一个高山盆地中的村落,什寒村受地理位置所限经济发展仅靠种植业,且经济作物无法生长,仅靠粮食作物勉强维持生计。交通不便,求学困难,村内无高学历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部分村民甚至普通话也不熟练,仅有的亲壮年离乡之后也难以返乡,造成人才和技术的严重缺乏。种种难处叠加在一起,加剧了脱贫攻坚之路的艰难。

  

  实践队采访当地唯一一个使用互联网营销的农家乐,咨询经营之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泽 摄

  然而脱贫之路,虽艰必行。近年来海南省持续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统筹整合力量集中攻坚。什寒村作为一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代表村落,虽发展缓慢,但也算小有成效。难是难,但变也得变。这里质朴的人们没有知识,缺少技术,但有一颗敢干的心。分发问卷时谈到经济发展,村民们眼中是有光的,离别之际村支书叹息之下那句:“等我们发展好了,欢迎下次再来!”也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贫困村脱贫一定会渐有成效,全域旅游的示范省建设与“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旅游新格局能带动全省各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社会实践是什么?对我们而言是求真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但真知灼见在田野。只有真正踏上乡野的土地,看着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看着国家日新月异正在发展,才能更加体会到读书之用。将知识投入实践,成做大事之人。社会实践是什么?对社会而言是求发展。通过种种实践,向社会注入青年力量,让未来一代加入国家建设新队伍,为未来发展奠根基。

  

  实践队来到蜜蜂养殖基地,亲身接触开箱取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沈宇婧 摄

  我爱什寒,我爱它连绵的山,爱它潺潺的水,爱这里热情好客的人。我喜爱这里的质朴,干净,希望什寒不被过度开发被商业化污染,但我也希望这里能越来越好,在脱贫攻坚上打响漂亮一战。

  未来的我们,会踏上各行各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肩负在我们的身上,未来还有如同什寒般大大小小的村落等待脱贫,我们青年一代,就应该接下前人手中的火炬,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面对脱贫,无惧艰难,虽艰必行。

  实践队在什寒村村口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泽 摄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