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湖北大学生赴巴东支教:趣味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中国青年网恩施8月24日电(通讯员 高慧云)七月中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者奔赴恩施巴东县野三关镇进行为期二十天的爱心支教。期间开展了趣味数学、科学实验以及生活小课堂等课程。事实上,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用看待数学问题理性的思考角度来解释科学实验的现象,最后能够应用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有密不可分的学习思想。

  理性数学,看清问题本质

  以前的有个问题困扰了哥尼斯堡居民很久,相隔两岸中有两个小岛,连接两岸以及两个小岛的有七座桥,饭后消遣的居民就会去散步,试问有没有人可以从起点开始经过七座桥并且不重复的走完?”孩子们都纷纷开始拿着笔开始比划,有个勇敢的男生愿意上来比划给同学们看,他走过六座桥之后发现,还有一个怎么办,笑笑的挠了挠脑袋。志愿者老师发现孩子们都没发现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都还在默默的试。那我们讲讲当时数学家欧拉怎么看这个问题,他把这个模型变成了“奇点”一笔画模型,只要我们看看能不能一笔画画成即可顺利完成。大部分孩子还是愁眉苦脸的挠着脑瓜,也有坚持的还在纸上“奋笔疾书”。但也有孩子说:“,老师,你直接这样讲,就简单多了,我知道了。”讲完一笔画的模型跟含有奇点数相关,含有零个或者两个的奇点数即可完成。马上,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随着粉笔地走动,一个一个复杂的图形都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许多同学也跃跃欲试,纷纷拿起笔摸索模仿,“老师你看,我真的用奇点判断出来了,一笔画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很多同学都明白了欧拉拓扑学七桥问题。

  “老师,原来七桥问题这么简单啊,只要学着简单数学模型化就可以把这问题解决出来,我也要向欧拉学习,找到其中简单的规律。”一个小男孩一下课就兴奋的找老师说着自己的课堂感受。

图为志愿者老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走出七桥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显钧 摄

 

 

  科学实验,剖析简单原理

  “同学们,蜡烛是个魔术师,你们相信吗?这节课就来看看这位魔术师为大家带来怎样的表演。”孩子们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手中的器材。一个小男孩非常兴奋的说:“老师,我们今天都是魔术解密师。”志愿者很是欣慰,开始演示,一个装有水的大空盘,志愿者将一小块蜡烛放在小瓶盖漂浮在水上面,此时再将一个玻璃杯盖在水上的蜡烛上面。“如果将蜡烛点燃会有上面什么现象呢?”很快,大部分孩子都开始愁眉苦脸了,表示不知道或者认为没有什么样的变化。志愿者老师开始演示,只见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杯里面很快就熄灭了。“不对吧,老师,是不是你没有点好蜡烛到导致的熄灭。”有同学开始质疑了,都在关心蜡烛熄灭了却没看清楚还有什么其他细微的变化,志愿者老师又为同学们演示了两遍。“同学们还有什么变化吗?”有几个孩子就开始特别惊讶的说:“水!玻璃杯里面的水上升了高于盘子里的水位。”其实原理就是魔术师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了,蜡烛就会熄灭,最后也会导致玻璃杯里的气压小于外界,就会吸水。

  通过这个道理,老师继续讲下去,在生活中,有一些燃烧品是不能用水扑灭,比如:电线燃烧的时候,你不能先泼水,因为水会导电,会带来危险。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当把电源拉掉,使电线不通电,然后用水灭火就会控制火势,很快熄灭。如果是油类起火,最好是用土和沙子灭火,或是消防专用的设施。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的学到的小知识能应用于生活灭火。

图为志愿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演示神奇魔术师“蜡烛”的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显钧 摄

  生活小课堂,创意知识趣正浓

  以己之力,传递知识筑梦远航:任重道远,探寻之路永无止境。湖北第二师范学子用现有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书本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避免死读书,读诗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塑造创新思维。

  利用科学课上面学到的压强小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小物品,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浇花小装置的制作过程的揭秘。孩子们都特别积极的向志愿者老师学习并完成这个装置。

图为志愿者老师帮助学生将吸管穿入瓶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显钧 摄

 

  生活中能运用的小知识远不止这些,但是志愿者老师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能够结合不同的学习思想,能将分析数学问题的理想思想,去解决科学实验的原理现象,最后能够应用实验原理,解决生活中小问题。将所学都能应用到实际。这是志愿老师们最希望看到的。

  支教是引导,不是指导。趣味课程的开展,是湖北第二师范学子赴恩施巴东县野三关镇爱心支教,对新型模式的教学进行的探索之旅,引导孩子们的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应用于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左橙 实习编辑 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