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作为文学院赴衡阳市衡山县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我们是在7.6号启程的。从长沙南站到衡山西站,我们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长江中学。

  对这所学校的第一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校外的马路很宽敞,人却不多、隐隐给人一种荒凉之感,一眼望去只有些许老人倚一张竹椅在门外乘凉,进校门就是敞亮的操场,有三两男孩在追逐着橙色小球跳跃、跑,操场不大,但足以容纳孩子们运动的身姿。

  队长符蓝组织我们去会议室休息开会,这里充当长江中学的老师办公室,墙壁上赫然“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是最为常见不过的职业,却也是十分特别与敏感的职业,学、德兼备是对老师基本的要求。我的教师初体验也即将在这里开始。下午三四点就有孩子们陆陆续续来报名,小初中生们都不高,但个个身正背直,脸上是质朴的笑容。当他们清脆的“老师好!”窜入耳里,我突然第一次有了为人长辈的感觉。

  我参与教学的课时不太多,在足有二十个老师的情况下毫不起眼,很多学生都不记得我的名字,对此我也不感意外。在我为数不多的课时教学中,遇见了一个不太讨喜的小男孩。他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初中男生——对他人缺乏尊重、喜欢在背后给别人取外号、上课永远成三结五讲小话的皮猴子。出乎预料的是,他很认真的再次询问了我的姓名,一个字一个字的记下,并在课后回以嬉皮笑脸的问好。

  结束的那天,晴风后暴雨,天气仿佛知晓一切,很多孩子、老师都哭了,或许是情之所至,或许是受氛围感染。在解散后,给文艺汇演收尾时,我又见到了那个皮猴子,他和朋友在一块讲话,看不清阴影下的表情。他朋友说:“你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我没把他们的悄悄话放在心上,而在送孩子们出校的时候,那个调皮的男孩子抓住我的袖子,梗着喉咙跟我说:“老师,我真的好舍不得你,我会想你的。”

  我的心突然就被胀满了。我总是很乐观,也不受愁离氛围的影响。可在这一刻,我还是感受到一股热流盈满眼眶。

  我当了十七年的学生,在家是父母的学生,在校是老师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当别人的老师,第一次体会作为老师与学生的相处、教学相长。教学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是正规教育活动发生的专门场所。人与人的碰撞是有魔力的,师生之间更是要作乘法。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常常对未来道路产生迷茫。我要当老师吗?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当老师是要干嘛的?当下较于过去发生了极大改变,录播网课、线上同步互动教学、常规学校教学等等都是称为教学的途径。曾有人预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师这一职业甚至会逐渐消亡。现在在我看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除了传递知识这一基本功能还有许多其他无可替代的意义。“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骨能够支撑皮肉成型,魂能使躯体活过来。老师是传承知识的人,也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父母。学校除了提供教学场所,也是展开人际交往学习为人处世的场所,是义务教育的青春。如果日后所有人最美的年华都要在显示屏前度过那将显得格外可悲。即使是飞速发展的未来,教师与学校也会屹立不倒。

  时代在发展,人也要跟着发展,而不能停滞不前、故步自封。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行业自然也包括教师。未来的教师除了巩固必须的专业知识能力、践行教师品德、掌握教学手段与方式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社会概念与技术、以更开阔、新的观念去教育、引导学生。

  我对自己的道路曾经是迷惘的,但现在想来或许高考志愿录在师范专业已是一种指向。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己身先正,方能为师。师生相处的过程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我想,在此次教育下乡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教诲——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通讯员 蒋冰凝)

  一审编辑巫慧雅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