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先辈事迹耀淄博 家风家训代代传

  中国青年网淄博1月26日电(通讯员 任碧琳)1月15日和1月16日,为进一步探究优良家风对个人个性培养、家庭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曲阜师范大学家风懿行实践队于1月15日采访了山东省文明家庭—山东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孙维新家庭、焦裕禄后人,参观了家风家训实践基地——焦裕禄纪念馆。于1月16日前往王渔洋纪念馆参观学习新城王氏家规门风,并采访了山东省“光荣之家”、“文明之家”代表人物——张天邦爷爷。

  后人殷记行家风 裕禄精神永流芳

  1月15日上午,家风懿行实践队队员首先来到了位于淄博市博山的焦裕禄纪念馆。在焦裕禄纪念馆里,通过影音、图片及相关史料,队员们深刻领会了焦裕禄“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随后,队员们深入北崮山村进行相关调查。在北崮山村,队员们采访到了焦裕禄的后人—李奶奶。李奶奶向队员们全面介绍了焦氏家族的家风家训—“热爱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和人攀比”。李奶奶通过列举焦氏家族在传承家风家训中涌现的家风家训故事,为队员们讲解良好家风家训对个人成长、家庭和睦乃至国家富强的积极作用。时隔五十余年,她仍清楚地记得焦裕禄对她说的话,“无论在哪,干事情只能干好,不能干坏!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得完成!”

  图为队员们互相交流焦裕禄精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茗荟 摄

  六代人一心向学 百余年正派家风

  1月15日下午,家风懿行实践队队员们与孙维新教授家庭在其所在的疗养院内展开访谈。因孙维新教授身体不便,采访主要由孙爷爷的老伴高奶奶代为回答。高奶奶详细介绍了孙爷爷一生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孙爷爷家族六代人坚持的家风家训——“一心向学,正派做人”以及家训背后的故事和内蕴。据高奶奶所说,孙爷爷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将祖国的需要与自己的成长紧密相连。当队员们问及该如何评价孙爷爷的一生时,高奶奶如是说道,“他一辈子都不想当官,只想潜下心来搞学问,这也是他姥爷、他爸妈从小教育他这样做的。”在采访的最后,高奶奶也对队员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做人要正道直行,要做一个正派的人。”

  图为队员采访孙爷爷和高奶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茗荟 摄

  公俭清勤明湖遗训千载传 爱党报国红色家风继世长

  1月16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王渔洋纪念馆,探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的典型代表——新城王氏家规门风。通过参观“经典家规家训长廊”,队员们对王氏家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四世宫保坊中“母劝子廉”的家风故事使队员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到优秀的家风家训对于王渔洋端正“务尽职守、心存公正”仕途态度的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认真浏览了新城王氏家规——《手镜》,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王渔洋对于后代传承“洁己爱民、宽政慎行”的家风的殷切期望。在参观忠勤祠的过程中,队员们学习了王氏治家之宝——“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也了解到王氏家族名臣满门的鼎盛时期与其忠勤廉正的家风家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图为队员们参观学习新城王氏家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茗荟 摄

  下午,实践队队员们有幸采访了曾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田站站长的张天邦爷爷。“最苦最难的任务都是部队冲上去,我们这种工作注定是要艰苦的。”扎根大漠,风角雕弓,部队只有空投过来的大饼,爷爷就带领妻女种菜养鸡,不畏艰苦的家风无形中影响了一代代人。“家长要找准方向,国事是大事。”三代军旅,无怨无悔,他告诉女儿——“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不需要其他的言语,张天邦爷爷不畏艰苦、爱党爱国、甘心奉献的家风已凝塑成大漠的沙谷浪峰。

  图为队员们与张天邦爷爷的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茗荟 摄

  静水流深,润物无声,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历久而弥新。通过对焦裕禄纪念馆、王渔洋纪念馆的深入参观以及与孙维新、张天邦爷爷的交流学习,实践队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家风家训的历史作用与社会意义,认识到家庭建设对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是不可或缺的。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