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在行走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发稿时间:2024-07-25 11:01:00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西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学活动

  在行走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英雄故事、红色歌曲、主题绘画、诗歌朗诵……7月21日9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七社安置点的“小石榴籽”思政课堂准时开讲,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团的师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思政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有滋有味。

  连日来,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同播石榴籽·共筑中国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学活动,通过实践研修、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大中小学段走深走实。“希望我们的思政课堂能在‘小石榴籽’们心中开出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实践团带队指导教师毛娅楠说,大学生讲给小学生,“00后”对话“10”后,这样的思政课堂入心、入行,让大中小学生都获得了成长。

  盘活思政育人的文化资源 

  砖墙黛瓦,青砖雕花,古朴的照壁,古色古香的门廊院落,青砖灰瓦的街道,令人叹为观止的砖雕、铜雕、蛋雕……参观完临夏市的八坊十三巷,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赖发珊依依不舍,“这里的建筑结合了砖雕、木刻等非遗技艺,展现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身走一走。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江波、邢艺譞带着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东乡县布楞沟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今天的实地调研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感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马俊兴奋地说。

  在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发展及华夏文明展示博物馆特色科普基地常务副主任马俊峰教授看来,要善用“场馆”育人资源,打造“移动”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亲身参与,体验思政课的魅力,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主动担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街头“微宣讲”让理论入耳更亲民 

  “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盖碗茶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饮茶方式,更寓意着咱们临夏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天地人和……”7月18日上午,在临夏市盖碗茶广场,西北师范大学“小红马理论宣讲团”成员杨静娴“脱口秀”式的宣讲,生动有趣,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大学侧重于讲“学理”,中小学则更注重常识化的教育。“要讲清楚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讲明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受邀参加“石榴籽·青春行”主题微宣讲活动的临夏市枹罕中学教师王海鹏和临夏市逸夫小学教师梁文,对于如何有效引导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大中小学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大中小学生同作一场“微宣讲”……在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慧娟看来,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用小切口、身边事呈现大主题、大道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学生“齐发声”的理论宣讲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 

  研学活动中,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地思政课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主题,以及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与经验、思政大课堂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相关议题,集思广益、讨论交流。

  临夏市新华小学教师牟志丽在现场观摩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示范说课和示范教学后,收获颇多,“希望这样能切实解决教学难点、疑点的教研活动再多一些”。

  “我们结合独特的地方特色,对接中小学迫切的实际需求,把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金课。”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所所长闪兰靖说,集体备课不仅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更能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共研共学共成长。

  “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既能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也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小宁表示,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甘肃)建设的牵头单位,学院将继续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全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韩璐 记者 尹晓军)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