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答卷写在家乡的土地上
发稿时间:2025-09-08 10:25:00 来源: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当凌云之志邂逅桑梓之地,当热血韶华交融实干之举,这个暑假,牡丹江这片热土上,众多学子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理想滋养故乡厚土,凭青春朝气助力故乡蝶变。
发挥特长助力家乡发展
实践活动打通了“书本知识”到“实践运用”的桥梁。牡丹江市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政策宣讲中提升了沟通表达能力,在组织活动中锻炼了策划协调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了应变与实操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得到了检验与升华。
李雯是安徽师范大学2024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一名学生。2025年暑假期间,她成为绥芬河团市委“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的一员。活动中,她努力将课堂知识与师范技能转化为服务家乡的行动,运用地理学中的文化地理学与空间规划理念,与其他成员一起策划了一场古风游园会。游园会结合绥芬河百年口岸的独特历史文脉,在游戏中融入本地历史元素,力求让参与者在移步换景间感受地域文化的时空层理。在策划并参与的演讲比赛中,她深入挖掘家乡的地理特质与家乡发展、个人成长的联系,通过多角度讲述绥芬河故事,深化了对家乡空间属性和发展路径的理解,是她对地理学核心概念“人地关系”的生动诠释。
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宣传部的一员,马小铭大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新媒体宣传经验,在“返家乡”实践活动中,她在林口县总工会工作期间派上了用场。结合在校时对青年群体关注点的把握,马小铭对林口县总工会公众号的宣传风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领导同意后,马小铭大胆实践,把学校里探索的“年轻化表达”理念融入公众号的风格,在政策宣传中增加了故事化叙述,用生动的语言解读工会职能,同时尝试融入漫画、短视频等新颖形式……一番操作后,林口县总工会公众号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点击率和转发量也随之攀升。与此同时,马小铭还与同事们分享新媒体运营技巧,助力团队形成更灵活的宣传模式,为家乡的宣传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从课堂到实践,返乡大学生以知识为笔、以行动为墨在基层沃土中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教会我如何读懂家乡,更赋予了我们建设家乡的知识工具与行动自觉。无论未来如何,这份源自专业、系于乡情的实践经历,都将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一位参与“返家乡”活动的学生说。
在志愿服务里彰显青春力量
这个暑假,在牡丹江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处处是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那抹跃动的“志愿红”,通过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科技科普等多元服务,像夏日耀眼的阳光,把志愿服务的足迹烙进城市的角角落落。
近年来,牡丹江团市委以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创建为契机,持续推进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特色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敬老爱老、“点亮城市文明”等重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各级团委积极打造“情暖童心”“七彩课堂”等专业化项目,广泛开展假期课堂、爱心公益托管班等特色活动,为家乡大地注入了青春活力。
7月20日,由海林市山市镇团委、山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主办的“童心筑梦?乐学一夏”暑期公益课堂开课,为期五周的课程为镇域内青少年带来了一个充实、快乐、安全的假期。
本次公益课堂聚焦“全面发展”与“快乐学习”,开设了美术、手工、作文写作、绘本阅读、安全培训等多元课程。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激发兴趣、开发潜能,用画笔描绘奇思妙想,在手工制作中锻炼巧手,从绘本世界里探索未知,多元体验助力潜能开发与兴趣培养。
返乡志愿者在最后一天,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热闹的联欢会,现场趣味游戏欢声不断,孩子们自发表演节目,展示才艺,气氛热烈,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19岁的马紫幻是牡丹江籍大二学生,暑假她来到火炬街道社工站,成为一名志愿者。在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中,她既要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还要组织孩子们开展绘画、剪纸、拼图、写日记和观后感、做科学小实验等课余活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里,她收获满满。在一次纸杯上作画的活动中,两个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她,那一刻,她心中的暖意难以言表。
“返家乡”活动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
心系广大青年,竭诚服务青年。近年来,牡丹江团市委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主线,在“返家乡”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认真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把促进青年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帮助青年在新时代成长成才、施展抱负,使共青团始终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为大力推进牡丹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注入了可持续的青春动能。
王诗瑶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准研一学生,在牡丹江团市委青发部实习。实习期间,她主要负责策划开展全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岗位对接、活动设计、组织动员等工作。这一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的报名录取,与学生确认到岗时间、明确工作内容等。工作中,王诗瑶时刻提醒自己:这关系到学生对实践的期待与单位的工作安排。为此,她提前梳理各单位的实践需求,用清晰的表格标注岗位要求、时间节点,确保学生与单位的信息对称。
一次整理实践岗位表时,王诗瑶注意到岗位要求中写着“打字快,能够熟练运用日常办公软件”,而报名的一名同学在自我介绍里写的是“基础水平”,拨通电话后,这名同学表示自己对办公软件的掌握很基础,但很想尝试这份工作。了解情况后,她和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单位负责人表示愿意为这名同学提供岗位。一周后,单位方面发来良好反馈,称上岗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上手快,十分满意。
助力青年发展的还有在穆棱团市委上岗的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学生陈轩怡,她已是第二次参与“返家乡”大学生实践活动。今年暑假,她先后参与穆棱市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黏土手工制作等8个实践活动,和志愿者一起协助主办方布置展厅,和书法家们共同挥毫泼墨等,用自己的方式助力青年艺术家展现文化传承的热情。
“实践活动让我坚定了服务家乡的信念。未来我会继续参与活动,结合专业特长设计更多青年服务项目,助力家乡青年成长。”采访中,一位“返家乡”大学生表示,希望更多大学生加入到社会实践中来,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振兴注入青春力量。(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