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大学生三下乡:别致非遗文化,坚守匠人精神

  中国青年网雅安8月22日电(通讯员 舒畅)在来到荥经之前,对这片土地、这里的风土人情的认识都很模糊。想象之中,荥经应该四处都是亭台楼阁,每个店铺都古香古色,独具风味。就这样,7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调研团成员们满怀着憧憬期待与好奇,一起踏上了此次荥经黑砂之旅

 

  

朱庆平先生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砂器制作车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鑫龙摄

  初到荥经,见淳朴民风与厚重文化

  走在路上,沿着马路两旁走了快半个小时,一排排堆放整齐的荥经砂器映入眼帘,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整齐分布在街道两旁一望无垠,不用说便知道这里是荥经砂器一条街。再沿着向前走快十分钟便到达了,此次社会实践的实践基地——朱氏砂器有限公司。

  才走至店铺的门口,感受到的便是与往日城市喧嚣浮躁气氛完全不同的一种沉静的氛围,一抬头便看到“黑砂缘”三个大字。走进店铺,就看到各式各样外形独特、色彩绚丽的荥经砂器工艺品,调研团成员对于店铺中摆放的各式砂器工艺品十分感兴趣,朱氏砂器的传承人朱庆平先生见状也十分兴奋,带领着调研团成员参观了整个店铺并热情地解说着自己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意义。

  简单的介绍了摆放的工艺品后还未等队员开口,朱庆平先生便提议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制作工厂。调研团成员跟随着朱庆平先生来到荥经砂器的制作工厂,在生产“车间”的外面,一块空旷的平地上堆放着大量的泥土,朱庆平先生介绍说:“这便是荥经砂器的制作原料之一高岭土,荥经砂器的制作原料十分简单就是由高岭土煤灰制作而成。”走进制作工厂,内部十分昏暗,朱先生解释道:“因为荥经砂器在制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自然风干,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产品受到了阳光的暴晒会导致荥经砂器的器身出现裂痕,因此在制作工厂中环境一直都较为昏暗这也是为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在简单的参观过生产车间之后,调研团的成员回到了住处,待整理好行李已是傍晚,调研团成员沿着公路往山下走,在街边就能够看到荥经砂器的制作工人,在暮色中内着手中的泥土。调研团成员看到一位正在低头摆弄手中的砂器的工人,便走近想要一探究竟,走到身边发现他正在细心的在砂器上雕刻着花纹,一笔一笔精心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花纹,在雕刻过程中还细心的为调研团成员解答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正是因为这里的高山厚土,才造就了这里朴素且不加修饰的民风吧。

  朱庆平先生热情的为团队成员解说荥经砂器工艺品背后的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鑫龙摄

  探访砂器,识匠人精神与非遗文化

  带着对于荥经砂器文化的敬仰之情,队员们开始了对于荥经砂器制作技艺的探寻。荥经砂器的发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和其独一无二的烧制技艺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需要我们去探寻的精巧技艺和传统文化必然是数不胜数。

  在刚到荥经砂器一条街时,街边颜色各异的砂器引起了团队成员们的注意,经过询问,原来荥经砂器上的这些色彩并非是化学染料的颜色,而是通过不同的烧制技术所得来的天然颜料。大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向朱庆平先生询问这些颜色的形成原因,朱庆平先生自豪的说到:荥经砂器因为烧制方式的不同便会得到不同的色彩,最常见的银色便是烧制之后撒上木屑上釉后得到的颜色,也是荥经砂器最早的颜色。红色便是将砂器经过高温的烧制得到的颜色。白色是在制作过程中在砂器表面涂抹瓷泥后得到的颜色。最后的黑色,也是朱老先生最为自豪的颜色,是朱老先生经过反复试验后自己发现的新的色彩,是将砂器经过烧制之后,不经过上釉过程直接让砂器自然冷却所得到的颜色。

  走进荥经砂器的制作车间,朱庆平先生便为团队成员展示了荥经茶壶的制作工艺,朱老先生一边揉捏着手中的泥土一边为团队成员解说着。因为家族技艺传承,朱老师傅十几岁时便学习了这门手艺,一做便是三十多年。二十年代初期,荥经砂器市场一度萧条,当地许多人都放弃了这一复杂的手工艺时,朱庆平老先生还是依旧坚持着,他坚信这种纯手工的制作技艺,也相信着有一天荥经砂器制作工艺一定还会迎来它的春天。朱老先生一边讲解,一边手中的活也一直没停下。朱老先生将揉捏好的泥土放在转盘中央,有条不紊的开始推动转盘,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一个茶壶的器身已经初具雏形了。

   

    朱庆平先生向团队成员展示荥经砂器制作技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鑫龙摄 

  如果不是来到这里,见到朱庆平老先生,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当初朱老先生是如何坚持制作砂器的。但看着他坐在那里,安静的转动转盘,揉捏泥土的身影、仔细检查砂器器身每一处平整度之间细微的差异,我忽然明白,这份坚持与坚守,便是对于自己的初心的坚守,是对于这份传统手艺的坚守。正如朱先生自己说的:“每天没有事情的时候便自己来到工厂,开始创作砂器,也说不上有多么宏伟的目标,就只是自己的习惯而已。”

  现在,在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的关注下,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家的帮扶下荥经砂器制作的手工艺也将发展的越来越好,一定会像朱老先生这样的匠人一样,比不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