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拾遗计划,我们一直在路上

  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一群优秀的集合,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感谢去年科技果实践团经验的积累,感谢今年实践团成员的努力配合,感谢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感谢当地人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所有媒体的报道宣传,感谢关注我们项目的所有人。

  陕西汉中南郑的省级非遗(棕编)——棕箱及棕制品加工技术,曾在陕南汉中及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在汉中市南郑区的高庄村,这一技艺有近千年的历史。而如今随着新型替代产品如箱包、席梦思床垫的广泛使用,绿色、低碳、环保却带点土气的棕编产品行业受到了极大冲击,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实践团在了解到非遗棕编的现有保护情况后,前往高庄村为改变棕编此现状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活动。通过查阅文献充分了解棕编项目及各地对其的保护措施,归纳总结出棕编现有保护措施中的不足并完善;通过在互联网平台发放问卷明确了开展棕编保护活动的迫切性;通过对当地的走访调研以及对传承人、村干部、政府部门的重点访谈后总结出棕编现存 “销量差、知名度低、无人传承” 的三大问题。

  在进一步研究讨论后,实践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分别针对这三方面给出详细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实践团开展了工厂参观与访谈、参观陈列馆等活动,借鉴了其他非遗发展保护的成功实例结合棕编特色,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棕编文创产品,改善了棕编销量差问题;实践团进行了体验店装修、墙绘制作、写稿宣传、宣传渠道经营等活动,解决了棕编知名度低的问题;实践团举办了棕编技艺培训会、棕编走秀展览等活动,改善了无人传承的问题。

  最终,实践团开展的一系列棕编保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棕编保护存在的三大问题。同时,在开展棕编保护的活动中,实践团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棕编技艺的熟练程度、从事做棕编产品制作的意愿等情况,搭建起了贫困户在棕编合作社从事制作棕编工艺品工作的桥梁,将精准扶贫和非遗保护结合起来,解决了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实践团在参照现有实践反馈的前提下继续查阅文献针对政府、棕编合作社、投资方、高校等不同方面给出非遗棕编保护的建议。实践团事迹被近百家媒体报道,同时棕编技艺和棕编制品也被推广至全国各地,处在遗忘边缘的棕编制品正逐渐回归大众视野。

  无疑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遇到了热心有趣的谭村长,遇到了有想法有手艺的何支书,遇到了高庄村棕编技艺最好的传承人,遇到了淳朴善良的南郑人。我们学到了棕编最全的知识,学到了棕制品加工技艺,学到了扶贫的创新方法,学到了非遗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模式。

  作为拾遗计划项目的发起人,我从项目准备至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对这个项目的拓展规划和作为负责人的技巧,更多的是对非遗发展和高校社会实践视野的拓展。此次社会实践的结束,对我来说绝对不是项目的结束,恰恰是项目的开端,未来非遗棕编将会走到更远,非遗将会走到更远,拾遗计划也将走的更远!(通讯员 张盼)

图为拾遗计划实践团走秀活动结束后与前来观看走秀的当地人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盼 摄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