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羊楼洞村风土人情之感

  村落是中华大地最富有生命力的基本单位,村落里的人们是中华民族最典型品质的人群代表。

  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在这个传承了上千年中国青砖茶文化的地方,无论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还是耕耘稻田的普通村民,又或是著书立言的邻里乡贤,他们有茶叶的盎然生意,也有茶砖的厚重质朴,更有茶水的凉澈淳正。

  茶盎然,孩童活力闹洞天

  林清玄说,爱的开始是一个不经意间的眼色,爱的结束是无尽的苍穹。孩子们对支教老师的爱,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男女暧昧之意,没有严厉的父亲对孩子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深沉质感,有的只是生意盎然的活力、直来直去的坦荡、面色难掩的高兴。低年级的教室,课后总是充满着闹腾。孩子们尤其对画画感兴趣。刚一打铃,几个小孩就会围着我,拿起平板电脑开始画画。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画画很有天赋的小女孩,我给她平板电脑后,她第一件事总是要我把她抱起来,然后乘我不注意,在我的脸颊亲上一口。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丝毫不做作,直来直去,倒是我,居然红了老脸,羞愧不已。

  茶清凉,村民善意沁心间

  2019年7月16日下午,我们在羊楼洞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穿过明清石板街,走过绿油油的水稻田,去采访更偏远的人家。

  “快进来坐坐,咱切几块西瓜,给你们凉快凉快。”夏日的确炎热,但村民的热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阵清凉。“不用了大娘,咱问几个问题就好了。”家用电器安全、外出安全、意外火灾、水灾处理、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如何······大娘对于我们的问题,总是细心的回答。当我们询问大娘的孩子时,大娘也总是鼓励她。“别害羞,人家问的啥你就按照内心真正的想法回答就成。”

  调研时间过去的很快,大娘给我们端来的茶也才算是小抿一口,我们便要离开。

  “喝完再走吧。”大娘说,咱大学生过来支教不容易,去年暑假,家里的孩子就参加过我们的支教课堂,孩子很喜欢我们,这杯茶,无论如何要喝掉。

  不禁想到村子里的其他人。每天早晨到羊楼洞小学附近吃早餐的路上,总会遇见一些班上的学生和家长。往往也是善意的微笑,和一声来自清脆童音的“老师好”。

  坐上到镇子上去的班车。“你没带现金就扫咱的二维码”“你要到哪儿去?”“你记得下车呀,从这往前再走几百米,转个弯就到政府那儿了。”

  善意是动态交互的,如茶举杯相敬一般。公益是一个人的灵魂点燃另一个人的灵魂。燃烧着的心火,烧起这炒好的茶;炒好的茶,化作这杯里的香茗;杯里的香茗,化作清凉的味道,沁满心间。

  茶厚重,村贤著书传历史

  捧起书卷,拂袖而起,刘子政老先生一口将茶喝完,与我们道别。一袭白衫已经离去,而我们仍沉醉在羊楼洞与茶的历史画卷中。

  树人二十余载,为民十余春秋。刘子政老先生不仅是羊楼洞村德高望重的老师,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羊楼洞历史以及羊楼洞青砖茶文化的守望者。退休后的他,没有选择安度晚年。青石板桌前,他翻阅着一本本古籍,开始了羊楼洞历史考据之路,一茶、一书、一人,在刘子政老先生的努力下,羊楼洞的历史编著成了三本厚重的书,羊楼洞的茶文化愈发清香,羊楼洞的古迹得以保存,一条条整齐的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田,一群群前来游览的人,羊楼洞发展的越来越好。

  最感染我们的,还是子政老先生讲羊楼洞茶兴、茶衰、茶复兴的故事。国衰而茶衰,国兴而茶兴。羊楼洞的茶,始于汉唐,兴于晚清,却衰于民国。子政老先生充满自豪的说,晚清时期,羊楼洞的茶远销欧亚,羊楼洞的茶引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而当子政老先生谈及日本侵略者在羊楼洞的一把大火时,又愤懑的握紧拳头。一场大火,羊楼洞从此再无茶香。

  然而厚重的茶砖,终究是烧不透的。建国后的羊楼洞,又引来了复苏生机。摘茶,筛茶,炒茶,磨茶,羊楼洞的茶厂内,一块块厚实的青砖茶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之后,厂子移到了镇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羊楼洞青砖茶,又逐渐闻名于世界。欧亚万里茶道源头、一带一路国际产业论坛会址······羊楼洞在创造新的历史。

  茶盎然、茶清凉、茶厚重。不会忘记这里的茶,更不会忘记这里的人儿,茶是羊楼洞人的茶,人是羊楼洞茶的人。(通讯员 徐亮 褚梓鑫)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