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推普助脱贫,携温暖前行

  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于暑期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韩集镇沙楞沟村进行推普脱贫的志愿活动,为2020决胜小康贡献青春力量。

  生活就像一种修行,点滴之间,皆是成长,入目便是温暖。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为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动员更加广泛的力量、采取更加精准的举措、开展更加有效的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专项社会实践在此背景下有序展开,民大学子用实际行动为决胜小康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韩集镇沙楞沟村,属于全县脱贫攻坚挂牌作战贫困村之一,这里散居着回族、东乡族、汉族、藏族,他们大部分情况下都用当地方言交流,对于普通话的掌握程度较低。“普通话不会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咱们当地村民的认知水平、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临夏县教育局语委办的赵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团队也将结合通过前期普通话情况摸底,有针对性的开展成年人普通话口语培训、学生普通话主题班会、语言文字游戏设计等形式的活动,提高该地区的18-45岁青壮年的基础普通话交流水平。

  短暂的寒暄,便是即日出发。车窗外的风的掠过脸庞,为闷热的环境带来了一丝慰藉,远远望去,连绵的山,成片的云仿佛在诉说这里的祥和质朴。初遇就感受到了真实的温暖,在驻村干部的热心带领下,我们实地走访了十一户人家,了解了当地村民具体的普通话水平和应用情况,把“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责任担当。

  团队成员中临夏当地的同学,主动的担任了“双语”教学老师,交流教学过程进行的格外顺利,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地的驻村干部对于扶贫工作的落实格外细致,本着“驻村就要注入活力,扶贫就要摘贫脱帽”的指导,将扶贫对象当作“自家人”,定期体察贫困对象的冷暖,甚至于加班加点,这种将群众置于首位的精神带给我们的冲击感,远远超过了当地经济物质的不丰富。

  而以至诚之心,领略到了世间角落朴素的温柔。

  从柏油马路下来,转角进入一条杂草丛生的田间小径,路边的小羊在树下固执的转着圈,旁边树上的“啤特果”压弯了枝条,再走不久,核桃树下白墙红瓦就是马阿姨的家,不出意料,院子里干净整洁。

  热情便是最好的待客之道,远道而来的我们,在这里嗅到了久违的亲切感。桌子上是煮的喷香的自家土豆,不算豪华,但是隆重,一边吃一边听阿姨讲了她的故事。

  从十六岁来到这个家,就辛苦了大半辈子,因为善良,捡到了被人丢在垃圾堆里一个脑瘫女孩,抚养至今,丈夫如今也有伤病在身,每个月只有1700的工资为了维系生活,家里的重担便要她一个人抗,十六亩的土地,完全人力,自种自收,甚至于还要打零工补贴家用,所有压在她身上的苦痛那样平静的叙述有种剜心的窒息感,但是提及国家以及村干部对她的帮助便是赞不绝口,那样简单、淳朴的对于国家的信任是这个国家发展的有力证明,生活虽苦,但从未放下热爱,从未忘记善良。

  临行前,阿姨也邀请我们几天后去吃饭,当时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决定,“去吃饭,带着东西去,表达一点心意。”真心与真心的不经意撞击,让“温暖”体现的淋漓尽致。

  “您有什么愿望吗?”

  “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到时有普通话的培训教学,希望您能抽时间参加。”

  “好!”瞬间的泪目。

  经过短暂的实践,明白了推广普通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位一体,协同共建。而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信息载体,普通话的普及也成为了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普通话的“不普遍”则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开发,我国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在此期间,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就要推广普通话,使人们更多的接触普通话,一方面在生活、交流、贸易上能够更好的沟通,促进交易并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提高人口文化水平从而促进贫困家庭脱离贫困走向小康。

  另一方面推普脱贫能够提高贫困地区普通话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其基本交流能力以及生存技能、增强文化水平、加快生活质量提升、打通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流通道并打破贫困群体与外界的交流隔膜、让贫困群体变得有能力自主自强起来。

  只要做好“推普”与“脱贫”的纽带工作,坚持初衷,我们相信,在2020的决胜之年,一切尘埃落定,完美落幕。(通讯员 马静)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