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访谈寻人生,实践求真知

  2021年暑假,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全国快递员调研小分队于各地开展快递员“生命史”访谈活动。7月12日,抱着研究快递员生存策略的目的,我来到杭州仓前韵达服务中心,对快递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加强自身对快递员生命史的了解,探寻快递员在融入城市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重压之下,他们是如何缓冲的?数字控制下,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快递员,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我们的身边,充当着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通15秒的电话,一个手掌大小的快件,成了我们的交流。我们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但“送快递的”是我们对他们仅有的认识。这一次的访谈,我抛开了刻板印象,重新理解了这份职业。

  刚步入服务中心,这里简单的设备和装修提前向我宣告了工作的不易。炎炎烈日下的高温,像蒸笼一样炙烤着一切,可室内只有几台快要罢工的风扇。我的访谈对象,是一位拥有五年工龄的“老师傅”。在他的叙述中,我看到了跋涉山水的登山者。

图为实践队在访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懿怀 摄

  他也曾只是个临时工,拿着最微薄的薪水,每天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工作,在流水线上不停地分拣。流水线工作,不停重复同样的流程和工序,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不容出错,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流水线上的员工,各司其职,但只要出了错,便是环环相扣,整条线都受了影响。

  “你别看这工作简单,要真做好也挺难的。”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简单的甚至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忘记了细节也会决定成败。“这些分拣工作都在慢慢被机器取代。”在科技的发展下,流水线的工作已经慢慢机械化,人力逐渐被淘汰,“失业”成了他们随时会面临的危机。如今的社会一切都在智能化,机器人的24小时永动带给基层劳动者的压力是巨大的。为了应对这份改变,劳动者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以人力独有的优势缓冲重压,也努力成为机器的“主人”。

  正式入了职,“老师傅”开启了城市“跑男”的生活。每天开着专属的小三轮,载着满满一车快件,“一角一分”地换取生活来源。若有个三六九等,派件应该是普通员工所承担工作中最高级别的。每日在社区里、大街上,风风火火地来,匆匆忙忙地去。看似威风的背后,是被数字支配的辛酸。投诉率、签收率决定了快递员的月薪高低,也决定了他是否能坚守这个岗位。

  我们会因为没有送货上门而责备快递员,却不曾想他们会追赶不上时间。为了应对数字控制,他们努力了解每一个客户的习惯,努力融入当地以减少差异感。他们并没有埋怨繁重的压力,也没有选择放弃。为了更好,他们不断做出改变和调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源源不断的希望。我们总会抱怨现实太骨感,却总是不愿意做出退让,“以不变应万变”并非适用于一切场合、所有情况。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我们也不该一成不变。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生活态度。

图为实践队在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懿怀 摄

  访谈,是了解别人的故事和人生,也是自我修炼。“实践出真知”,跳脱出故事,访谈本身带给我的也是满满干货。长期处于“舒适圈”,用自己习惯的方式与熟悉的人交流沟通,有足够的安全感。走出“舒适圈”,对长期安逸的我来说是需要足够勇气的。这次访谈,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尤其是不曾接触过的人,让我学会了更加从容地面对陌生环境,不再故步自封。访谈,不是随意的交流,它需要技巧,也需要理论支撑。问题的设计,要层层深入,切中要点;交流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回答进行引导。成果的总结,要及时且富有逻辑。

  于自身而言,实践是在锻炼我的能力,增长我的见识,是在让我走出象牙塔,去领略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活动本身而言,访谈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快递员这个职业,发现他们的需求;让我们聆听社会的声音,努力为“更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讯员 严雯斐)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