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邂逅今夏,筑梦石泉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

  7月20日至7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料与微电子学院)“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陕西石泉县堰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当地的孩子开展了为期7天的科普教育夏令营。在此次活动中,我主要担任摄影的工作,在这短短的七天,我见证了孩子们可喜的成长,自身也收获颇多。

  夏日的石泉,入眼便是绿色,立着青山巍峨,流着汉水碧波。透过镜头看到的那些轮廓,却成为最清晰的辽阔。山麓、林间,绿意葱茏,烟笼雾锁,倾吐着饱含水气的清新;江滨、湖畔,绿茵如毡,溪流淙淙,流淌着蕴藏生机的活力。秦岭之雄奇,巴山之俊秀,汉水之灵动,大自然竟能以其鬼斧神工将所雕刻的美景一一融入“石泉十美”。

  正是这样的秦巴汉水造就了石泉的历史与灵魂,养育了这方土地上的精神与情怀,见证了乡村振兴路上的丝毫与点滴。作为第二次来到堰坪村的“老队员”,我在层层堆叠的细微变化中窥见了更真实更立体的堰坪。暂且不说理泉桥的建造和“中池花海·水色田园”农旅融合项目的建成给我带来多少震撼与欣喜,仅是那村委会角落的更新都让我明白了何为“从细微发力,持之以恒、久久用功”:翻新后的“堰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字样在党徽的照耀下更加闪亮,醒目的垃圾分类亭则以环境卫生管理员的身份站岗,被赋予规范化名称的办公室也担起了新的使命,会议室新配置的多媒体系统更成了基层工作者高效治理的得力帮手……太多细腻之处的温暖变化织成一张大网,兜住我这个隔年而来外乡人所有的感怀。

  虽然我早已猜到了这群孩子会有多么天真可爱,多么热情友好,多么渴望知识,拥有多么美好纯真的笑脸,但当我们去年的学生从远处一路小跑着奔向我,扑到身边望着我说道“老师,你们终于又来啦!”的时候,那种惊喜与感动还是被放大了千百倍,占满我所有的感官与灵魂。他们依然是最厉害的人,每一种模样都让我忍不住去记录,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想要去定格。叶佳佳同学是勇敢的冒险家,带我们去踩山里的泥,去追山顶的风,去闻山上的花,去认山间的树。那次上山之旅像一场出逃,又似一番回归,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陈贤堋同学是踏实的工程师,最喜欢的课程是海上浮台。他用有限的课堂货币选择性地购买原材料,以无限的暴风思维实验性地搭建载重浮台,配以默契的团队协作,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叶玲珑同学是开朗的艺术家,总是以最具有感染力的笑容待人,总能用最高超的绘画本领为小组的作品添色。陈椿铧同学是沉着的进步者,害羞拘谨的脸上比去年多出几分从容自在的笑;兰子衿同学是灵动的翻译家,出色地传递着家乡话与普通话之间饱含着的关心与善意;陈皓轩同学是坚韧的实干家,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一次次改良电磁动力小车的轨道;宋宇轩同学是勤奋的思考者,上课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答得积极……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我都记得,只是还没来得及变得更加熟络。

图为小朋友展示扎染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楠 摄

  我不想夸夸其谈,再用笨拙的文字大写特写科普教育的意义何在,我来这里的初心何在,也许从一开始便是我需要他们,是我的生命在渴望这一段时光,所以我选择和新旧朋友再来一次。正所谓“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只希望能够尽我的微薄之力给孩子们带来一点希望,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虽说是第二次支教,但好像我却不像去年那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干劲儿,反而有些被“经验”所束缚,想要循旧却又不甘如此,生怕错失“改革良机”;想要创新却也不敢放开手干,担心成效不如从前。而我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慢慢成长,在朋友老师的支持鼓励中摸清方向:不必过分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以实践求真知,以实干解难题,以实效作检验。那时我才懂得镜头捕捉到的那些情绪,不论是羞涩的、拘谨的、迷茫的,还是自由的、欣喜的、骄傲的,每一个,都是可爱的他们,也是真实的我们。

图为开营仪式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金廷武 摄

  此行我见过最朦胧的山间晨雾,最诗意的落日黄昏,最灿烂的夏夜星空,已是无憾;更听过最响亮的团队口号,最肆意的开怀大笑,最赤诚的少年歌谣,幸甚至哉!虽然我们的生命线只有短暂的交错,哪怕所有的相逢都只能以离别作结,即便这个夏天被漫长的时光磨得最后细节全无,只留下“美好”的笼统印象,那么也算值得,我还是要感谢这场相遇,感恩我曾有个我们。

  孩子们,少年不惧岁月长,你们本就来自山川湖海,切勿囿于一隅、安于宿命!真心祝愿孩子们永远心存善良,清澈明亮!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最难的是相遇,此生遇见你们,无与伦比!(通讯员 张楠)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