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为:逃离原生环境,飞往心之所向的世界。
初见昭君镇的孩子们,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这句话。
2023年7月8日,跟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梧桐树·童心护梦” 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步伐,我来到了湖北省兴山县昭君镇,开展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活动。7月10日,正式步入三尺讲台,面对五十多双眼睛,站在讲台前的我们便不自觉挺直肩颈,从在校学生到志愿者老师,我们在无声中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我站在讲台前,看他们凭一支纤细彩笔,勾勒出壮阔的群山轮廓;也曾站在教室最后面,安静聆听过童声歌唱世界与中国。彩色的卡纸交叠折合,笔下的线条渐次清晰,壮阔的山、蓬勃的云,偌大的世界,都浮现在孩子们手中的彩笔之下;红日初升,小小少年的歌声如潜龙腾渊,乳虎啸谷,将日月再丈量。
从他们清亮的眼睛里,我窥见了灵魂最本真的色彩。
图为志愿者教导小朋友绘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易佩敏 摄
这些孩子生于群山万壑之中的小小村落,但却拥有与城市中的少年同样的广阔人生。因此,面对他们授课时,我总觉得自己肩负着一份沉重的使命。在艺术、品德与文学共同构筑的知识殿堂中,我们一再斟酌措辞,小心绘制、仔细描述,将无数遥远的故事讲给大山的孩子们,为他们描绘大千世界的多彩面貌,用生命影响生命,以热爱塑造热爱。
初入兴山,是怀揣着支教梦想,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没想到竟能顺着草木山川的骨骼,感悟昭君文化全貌。纵横古今,王昭君的精神如山溪涓涓不竭,经过千百年洗刷,在一代代人身上留下了刻痕,也陪伴他们走入高楼林立的现代世界。
在对社区主任万红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了以小河社区为典例的昭君镇发展模式。万主任坐在会议室里,谈起社区,便好似有聊不完的话题和操不完的心。她告诉我们,在“共同缔造”的现代化理念指导下,昭君镇已然形成完整自洽的管理体系,未来,小河社区也将计划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途径,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与民生发展。
从她滔滔不绝的热情话语里,也从她两鬓的白发和满墙彩色照片里,我看见了山村近二十年来变迁荡起的所有尘埃,半是动容半是感慨,恍如看见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一条从山顶高歌猛进流向平原的河流——以及无数先辈为实现解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的幸福,从而前赴后继,万死不辞的一生。
连绵的山脉包容岁月变迁,也孕育了无数的生命。炊烟环绕村落,零星的灯火昭示着居民的存在。怀着与家长沟通、走近学生精神世界的心愿,我们穿山涉水,敲开了一位学生的家门。
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温馨的装饰,与面带笑容的家长们。与我们想象中的留守家庭截然不同,这些在外务工的家长们用最少的陪伴时间,给了孩子最大限度的关怀。假期内,他们常常带着孩子读书写字、玩游戏或出门运动,以细腻的情感哺育着稚嫩生命。
图为实践队员去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耿思捷 摄
结束谈话后,我们再次出发,沿着明妃生长与离别的足迹,逐步探寻山水大地的脉络。泥路被推平成宽阔的大道,崭新的居民楼整齐排列,居民三两成群,在河边漫步。
黄昏渐近,昭君的石像屹立广场中心,背对群山万壑,温柔俯视着来往的镇民。与她对视,恍然又见历史尘埃之下,那一束勇敢从容的目光,经千年而不衰,仍然激励着后来者。一代代人追随她的足迹背井离乡,只是木屋换作了高楼,山路砌筑了沥青,离乡者不再是为民族大义牺牲,而是为了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去做明日骄阳下的士兵,社会中的耕耘者,甚至苍穹之外中的追光人。
穿过高阳桥,走入居民区,有眼熟的学生骑车擦肩而过,摇着车铃飞驰过小巷。我望着她的背影,像在看一只飞鸟。我知道,我们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终究有限,不能期冀改变于一朝一夕。但历史不断迭代,教育薪火相传,终有一日,这些背影都将沐浴着文明的光辉,离开大山,奔向自己的此心安处。(通讯员 胥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