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小时动车、4小时汽车的车程,我跟随武汉晴川学院本期“大手拉小手”实践团队奔赴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万畈中心小学,开展本期丰富多彩的支教之旅。作为本次实践团队的一员,我承载着爱心、孕育着梦想,并带着让孩子们在学中有玩、玩中有所收获的希望,满怀憧憬地踏上了本次支教之旅。而当我踏上万畈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初到万畈中心小学,炎热的天气和周遭破败的环境让我感叹,乡村的教育资源目前还是与城市有着巨大差距。这也让我联想到我们支教的初心,不正是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乡村孩子们传递城市先进的知识和观念,改变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乡村教育现状吗。换言之,这个社会需要更多青年人投入到改善乡村教育的大环境中,帮助打破这种地域不平衡,切实改善乡村孩子们的学习条件,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刻,老师“越苦越要坚持”的谆谆教导在耳畔回响,并肩战斗的同伴在身旁一同加油打气,希望圆满完成这份艰苦但却充实而又无比光荣的支教事业。我想这就是“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真谛。在环境里,我们选择了艰苦;在磨练中,我们选择了坚持;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中,我们选择了支教。走进大山、适应大山、融入大山、成为大山里的一份子便是我们在支教事业上走出的第一大步。
图为实践团队将清洗过的课桌椅进行晾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为林 摄
而我们这一群大学生,暂时脱下学士服,摇身一变成了讲台上恩威并存的老师。我们不断更新课程、反省自身,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方位的提升,支教工作的推进也呈欣欣向荣之态。这也使我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是支教中的备课、教学和辅导,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前方道路漫漫,还有很多很长其他的路等待我们去翻越,需要我们沉淀下来并勇敢面对。而对广大青年们而言,也只有多去尝试、多去实践、不惧试错,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激活蕴藏自身的强大意志、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和生机勃勃的复兴景象。
图为团队成员课上带动孩子们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思佳 摄
课上,有时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从前的自己,也会不忍打断,静静看着,面露笑意,心中有种说不出口的治愈和时空重叠的奇妙感觉,这令我想到小时候的自己……读过的课文、学过的公式,在我们自身知识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再一次“翻新”。备课中、辅导时,霎时间小时候的某些回忆突然“攻击”我,让我对小时候懵懂理解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懂得《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的童年乐趣、了解圆面积的推导公式、看懂歌词的弦外之音……
这一幕幕也深刻提醒我,教育就像是一个闭环,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教育为你提前灌输思想,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而我想,从小就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知识”的种子,假以时日,孩子们经历生理和心理的蜕变,必能长成一颗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赢得身心富足。
图为队员夜晚备课时拍下的星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为林 摄
图为实践团队与孩子们在稻田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毛前平 摄
时间似流沙般流逝,二十多天过去,我们的支教工作也暂告一段落。我在回忆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并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坚定着这颗支教的赤子之心。反哺乡镇,播撒希望,孕育梦想,前人之述备矣。而现在你同我“大手拉小手”,支教现在,实践未来,会一直在路上!(通讯员 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