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在云上草原编织一场梦

  今年五月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名通知下发后,我丝毫没有停顿即刻上交了报名表,时隔一年,驱使我毫不犹豫再次前往乡村支教调研的,我想是那份去年三下乡延绵的余温,这份余温包含了我对孩子们澄明眼眸的回忆、对团队成员手足一心的感动、还有对乡村土地热情的眷恋。于是,今年我用我收获的支教经验,跟随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耀草原梦,再续湖湘情”支教调研团,来到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瑶族乡草原小学,用一周的时间传递爱与温暖,编织草原梦。

  7月4日,我们从麓山脚下出发,一路欢歌,经历山路的弯弯绕绕和大雨的滂沱荡涤,在快到山顶时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草原学校。整座学校不大,一眼可以收尽,但是色调都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蓝色;教学楼只有两层,四间教室是村里不同年级孩子知识来源的全部保障;教学楼中央正上方挂着的金色“草原学校”四字招牌为这小而温馨的学校添上熠熠生辉的希冀。来之前我就了解到,草原学校是一座很特别的学校,虽然这里的孩子一出生就被贴上各种标签,“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农村孩子”,但正是因为乡村环境的磨砺,他们更需要全面发展、发扬民族特色。望着校园墙上孩子们的涂鸦和各种奖状、照片,我对未来的七天支教生活憧憬无限。

  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的我会对这抛开杂念置身乡村的一周时光无比地怀念。

  我怀念的,是和小朋友们无话不说。第一天见面,在破冰仪式尚未开始之前,当我迎着晨光踏进校门时,就迎面收获一声清脆稚嫩的“老师早上好!”,随后,便是周围其他小朋友的问候和开朗的笑容,甚至有几个小女孩直接围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跟我一起走。我很惊喜,连自我介绍都还没有作,就收获了如此的热情,如果是这个年纪的我,一定还躲在同伴背后偷偷埋头呢。这就是草原学校孩子的特别之处吗?毫不腼腆、毫不掩饰,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阳光。值得他们一见面就问候,读着他们眼神中的那丝兴奋和好奇,我在思考,我们于他们而言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呢?是知识的来源,新鲜的乐趣,抑或是朦胧的未知?在这一周中我与孩子们谈论梦想、讨论家庭生活、教学呜哇山歌,在无话不说中我逐渐明白,不论是什么存在,我们这次作为支教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教育也许正是乡村孩子所需要的,我们竭尽所能带领他们开眼开脑、立德立志,从而在教育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对小朋友们进行课业辅导。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袁之林 摄

  我怀念的,是和团队伙伴们一起做梦。编织云上草原梦的过程中,团队的协作奋斗功不可没。在一个全新的团队里,如何协调团队成员分工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幸运的是,团队每位成员十分配合我,只要我发通知,他们都会立即执行且保质保量。团队存在的意义,不仅是让支教调研的进展更为迅速,更让每个个体感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我会永远怀念宿舍门口的那块石砖,那是我们每个日落时分分享西瓜的基石,是蓝色的夜落在大地上时我们手拉这我手围着篝火跳跃的见证;我会永远怀念食堂正中的那方长桌,瑶乡特色佳肴在这里呈现,我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记录,日常教学安排和调研任务在这里安排;我会永远怀念学校旁边的彩虹坡路,正午阳光下曾有两位成员和一群孩子们捕捉美好瞬间的惬意;傍晚夕阳下有过两人在这路上蹦跳追逐调研伙伴的恣意;暗夜星空下更有一群青年即使困倦也不愿错过满天星辰与静谧宁和的畅意。这一周的朝夕相处中,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协助,一起为给草原学校留下一份记忆而共同努力,络出的真切情谊,随着时间流逝将愈发闪耀、愈发珍贵。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与草原村篝火晚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袁之林 摄

  我怀念的,是草原村带给我的无言感动和绝对炽热。坐落在虎形山海拔1300米处的草原村,地理环境会带来冬季冰雪封山的自然考验,但又孕育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人文风格。草原学校的校长谭美珍,在看过城乡教育发展的天壤之别后,毅然决然从县城最好的小学调回这个在撤销边缘的村小,在她一路奋斗、呕心沥血,以及她寻求的社会各界帮助下,草原学校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诚然,孩子的未来就是草原的未来,谭美珍校长就是千千万万个致力乡村振兴的缩影,用心坚守在乡村,把爱灌输于学生,让乡村孩子拥有可靠的教学资源。老师和孩子相互陪伴,彼此成全,成为了遥远山村的一束光。

  晚风纵有情,草原难再寻。这场云上草原的梦,终究是该醒了,但是梦中的余温,会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也希望在草原村孩子们心中留下奋发的种子,随着梦想而茁壮成长。(通讯员 林心妍)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