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如果没有你拉着我

  从7月5日的一个雨天开始,到7月25日的一个晴天收尾,我参与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南京栖霞区实验小学和青田雅居社区的四节心理团辅课中圆满结课。自我探索、情绪管理、自信树立、人际关系、感恩生活,从过往回顾到未来畅想,从向内自我到向外他人,从心态调整到状态稳定,从学业规划到生活指南,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能越来越看到自己,重视心理,感恩生活了。

  初见:相互接纳是内心防线的融化。

  第一次课之前,我就一直在想:心理团辅课不同于往常课堂知识的传授与接收过程,其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教师与学生内心相互接纳的问题。孩子们可以接纳老师吗?会不会抵触跟着老师进行内心探索?会不会焦虑回避甚至害怕?老师可以接住孩子们吗?心理团辅到底能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担忧,我开启了第一次心理团辅课程。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送给你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请大家把双手放到胸前,对自己说,我很棒!”

  同学们有些不好意思,但也都积极配合,打破了课前安静沉闷的气氛。

  “第二句话,请大家把手搭在旁边同学的肩上,对他说,你很棒!”

  同学们互相看着对方,都乐呵呵地笑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第三句话,请同学们站起来并张开双手,一起说,我们都很棒!”

  同学们欢快着,有跳起来的,有转圈圈的,有到处跑的,教室瞬间沸腾了起来。

  “我们都很棒!”“是的,我们都很棒!”

  看到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我紧张的、生涩的、悬着的心终于逐渐放下。

  如果没有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拉着我,我依旧是那个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在台下紧张不已的心理学大学生,我不能从容不迫走上讲台、不能完整大方地说完开场白、不能自信自如地进行心理团辅课、不能满怀不舍地向大家鞠躬致谢宣告课程结束。亲爱的你们,还好有你们,可爱的孩子们,快乐的孩子们!我们内心的防线在一声声老师和一阵阵欢笑中逐渐融化,我们的心也越来越近。

图为实践团在进行心理团辅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欣 供图

  课堂:心灵之旅是一生的课题。

  苏格拉底有经典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啊,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来世间走这一遭,我们看过了无数的风景,但唯独看不清自己。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和外界?我们如何更好地做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在一次次心灵之旅中寻求,心灵之旅是一生的课题。

  课程有限,时间短暂,我不能保证孩子们在这几次课之后都一定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顺顺利利走下去。但我想这次社会实践心理团辅对孩子们内心探索都将起到一定的帮助。自我探索课中,孩子们在一个个故事和一幅幅自画像中畅想着未来的自己,同时也明确了梦想和目标,“我唱歌很好听,我以后想当一个歌手!”“我想做一名人民警察,这样我就保护大家了!”“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我觉得教会别人知识非常有意义!”“我要好好学习,我还要学好普通话,还要学好英语”……孩子们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编织起了一张七彩的密实的梦想之网,唱响着青春之歌。情绪管理课中,我们带着孩子们了解了踢猫效应的成因及其对他人的负面影响,并和孩子们了普及了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孩子们都张大嘴巴直点头……

  心灵之旅不仅在每节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更在课堂外。我们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本可爱的手账本用来记录生活,“我在每一页的开头都写了——今天要加油!”“今天我帮妈妈洗了菜,妈妈很高兴!”“今天我没有忍住,对别人发了脾气,我下次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管理好我的情绪”……一笔一画、一字一句都刻画着孩子们的多样生活,成为未来最美的回忆。

  碎片:热烈与疼痛总在青春中激荡。

  人生总是充斥着各种突发事件,没一件未能提前预料的事情都有可能就此印刻瞬间,如电影,如诗,如深重夜幕笼罩下乍现的星点,如漫漫无际隧道中终见的光明。

  如果那天没有下倾盆大雨,我不会看到,在屋檐下,你们在走廊欢乐地踢踏起激扬的水花,兴奋地伸出手去探触冰冷的雨水,你们递给我如你们一般纯洁干净的白纸,“老师,可以教我折小船吗?”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童真纯洁的眼睛如同一股清泉,欢腾而又自在地激荡在我的心田,熄灭已久的青春心火就此复燃。

  如果你没有拉着我,我不会知道来自你们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的压力。你拉着我,和我哭诉,妈妈让你写作业到很晚,她会批评你为什么成绩又退步了,会指着你的脑袋让你学不完不准睡觉……亲爱的,可是你才四年级啊!我一时惊讶、心疼、怜惜、哽咽,我的内心五味陈杂。除了抱住你,我不知道该怎么抚慰幼小的、身心受伤了的你。我想这样的现象不只出现在你身上,更多的,我们都应该进一步审视现在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孩子们都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家庭虐待严重化、学业压力低龄化、儿童忽视普遍化……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更亟须解决。

  结尾:一起拥抱更好的明天。

  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2)》指出,中国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但儿童心理健康等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忽视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且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家庭关系不健康等多种原因,国内儿童忽视问题比较普遍。

  问题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问题的解决更不是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而这一切都需要全体社会一同努力。政府层面,要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巨大优势,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儿童心理健康的管理与服务机制,明确各种相关机构的分工,让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切实落到实处;社会层面,要加强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引导,提高儿童心理健康话题的关注度与相关知识了解的普及度,关爱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学校层面,要切实承担起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要完善现有的儿童心理问题的矫治体系,使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能够得到及时的矫正与治疗;家庭层面,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针对孩子的认知、个性、情绪等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承担起为孩子提供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责任。

  一段行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段行程的开始,人生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片段拼接而成,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你们拉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来自你们这个年龄的生机活泼、天真无邪、热烈自由,更让我们看到了你们也有一些伤痛的处境、青春的生涩、人生的迷茫;你们拉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更给予我们拉住你们的勇气和决心,让我们能以过来人的身份、以心理学学生的身份,带着你们看到自我、看到他人、慢慢成长、明晰未来。

  我们与你们的相遇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让身处象牙塔里的我们能够看见你们,更让社会看见你们。而现在,我们想拉住你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让家庭、学校、社会都能关注儿童心理,呵护儿童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人生的蓝天里自由翱翔!(通讯员:陈欣)

图为实践结束后大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欣 供图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