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扶贫之路:苹果种植新技术

  中国青年网绵阳9月4日电(通讯员 秋卓君 胡定宇)扶贫需精准,扶智更需精准。西南科技大学科技扶贫藏羌行团队坚持密切联系贫困县实际,着力在“精准”二字上做文章、出实招、求突破,通过培训促扶贫取得了实效。2018年8月3日,穿过幽长的巴郎山隧道,山顶的阳光才渐渐地拨开迷雾,将小金县的轮廓勾勒出来。科技扶贫藏羌行团队沿着有“中国熊猫大道”之称的G350国道向沃日镇木栏村疾驰而去。

  图为农户张大哥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秋卓君 摄

  沃日镇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全镇共有苹果种植基地2000亩,年收入700万元。而木栏村更是沃日镇的苹果产出大村,其年产量占全镇苹果总产量的80%之多,并且其苹果品质也是其中翘楚。木栏村的苹果主要品种是金冠、红冠、红富士等,但是许多农户都选择种植品牌成熟、收益稳定的金冠苹果,不太愿意尝试种植其他品种,因此导致了全村产出的品种比较单一,缺乏拓展市场广度的能力。

  科技扶贫藏羌行团队来到木栏村,看见不远处的田地里有一户果农正在劳作,团员们和这户果农热情地交流起来。果农大哥姓张,年龄在35岁,和妻子养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6岁,小儿子4岁,都在地里自顾自地玩耍。张大叔告诉团队成员,他现在管理着两亩多的果园,种植的都是红富士苹果,亩产600斤左右,收购价格在2—5元每斤不等。这片果园原本是合作社在进行管理,经营方式是合作社把地交给农户种植,不论产出多少都是每亩地给农户4000元。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下农户们都不去打理果园,产出的果实质量、数量都不好,慢慢的失去了市场。不久之后合作社无法维持运营就倒闭了,现在只能由农户自己来管理果园了,因此张大叔就自己摸索怎么种植苹果。

  图为团队成员示范苹果拉枝技术,并协助农户张大哥完成拉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秋卓君 摄

  张大哥通过学习在栽培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比如每个月在树坑上四个方向各打一个洞并在洞里施一次肥;而且在7、8月份就要进行果树的拉枝处理。不过,在团队成员和张大叔经过深入交流及观看他的实际操作之后,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科技扶贫藏羌行团队对张大叔提供了一些建议:拉枝时将果树的结果枝在营养生长的时候用绳子向下拉成110°左右,使更多的养分供给果树的生殖生长,以便结出高品质的果实,在拉枝的时候应该要先向上反向弯曲按压,然后再用绳子向下拉直,这样操作就能避免枝条被拉折。在苹果树的矮化修剪过程中,不应采用主干疏层型树形,通常应使用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这两种整形方式。但无论是修剪成哪种树形,其整体结构特点都应是有主枝,而修剪掉其侧枝。同时,在修剪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树冠大小,尽量增加主枝。这是因为对于一株苹果树而言,如果侧枝较多,就会与主枝争抢资源,如营养、水分等,容易发生主枝生长势头较弱的情况,进而影响其苹果产量。施用的肥料要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交替混合施用,不要只用一种肥料。不仅能提高果实品质,还能改善土壤、保护土地。

  图为团队带队老师亲自交张大哥两个孩子学习拉枝技术,孩子们学的有模有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秋卓君 摄

  不知觉间已到了傍晚时分,在团队成员们亲自示范下,张大哥立即在苹果树上实践学到的拉枝方法,黝黑的脸庞上满是笑意。原本在一旁兀自撒欢的两个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过来,自个儿在一株小苗上专心致志学习拉枝方法,那可爱的模样惹得张猛教授亲自去指导他俩。余晖下的果园里萦绕着欢声笑语,科技扶贫藏羌行团队也要离开木栏村去往下一个地方继续为精准扶贫提供力量,坚信到2020年祖国一定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相信这广袤的大地会更加绚丽。

  图为科技扶贫藏羌行团队与张大哥一家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秋卓君 摄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