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八角楼七里路 六字缅怀先烈 五度体会革命甜苦

  中国青年网吉安9月24日电(通讯员 石卓凡)为明晰方向,集思广益,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经上级党委的批准,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燎原实践团组建临时党支部,支部共有十六人,其中三名党员,其余皆为入党积极分子。8月29日,支部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带领下,16名支部成员身穿红军装、肩挎红军包、扛着木质仿枪、扛着仿制弹药箱和担架,开始了红军的一天,体验当年红军行军路上的苦与乐。

  重走红军路,追忆革命情

  支部成员随大部队由象山庵出发,根据简易地图,要在抵达终点会师广场前,在行军路线周围找到其余六个哨口的石碑,进行拍照证明,并根据草药识别图鉴,在行军途中识别、拍照留取至少五种当年红军医疗常用草药。

  党支部成员根据地图上河流指示,遇坡爬坡,逢沟跳沟。但由于日常锻炼的缺乏,队伍中出现成员体力不支的情况。这时,体力比较充沛的同志主动帮没有力气的同志背红军包和配枪。一路磕磕绊绊,在3.5公里的行军路程中,在经过分不清草药、走错路、找不到石碑等问题后,终于在十一点左右支部全员抵达终点。

  图为实践团临时党支部成员重走红军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洪晨栋 摄

  中午,支部在老乡家里由会做饭的同志掌勺,其余同志配菜打下手,自行烹饪红军餐。其实如今的红军餐——红米饭粗粮细粮交替、米香充裕,南瓜汤油盐适中、软甜可口,这是当年被经济封锁、没油没盐的红军所不能比的。经过这半天的重走红军路、自作红军餐,支部成员深深体悟到在当时生存环境如斯恶劣的情况下,在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的带领下,士官身先士卒、士兵坚决服从指挥的种种伟大。为了追求革命理想,红军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以及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坚持是我辈应永远继承永远发扬的意志品质。

  图为支部成员与老乡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洪晨栋 摄

  身临八角楼,悟领袖文章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常于八角楼居住办公。在八角楼如豆的灯光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一歌中则记录了当地人民对于毛泽东日夜学习办公不辍的敬佩与爱戴。支部成员来到八角楼,亲眼看过毛泽东同志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亲口唱起《八角楼的灯光》,仿佛回到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理想不灭的年代,看到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图为讲解员带领各实践团重温入团誓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洪晨栋 摄

  “我每次讲起这些,总觉得背后是数万英魂欣慰的注视和淡淡的微笑”,在瞻仰过英烈名录后,管理人员开始讲解英烈故事时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李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