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辽宁大学学子三下乡:金融知识进万家,志愿服务惠民行

  中国青年网沈阳11月2日电(通讯员谷文扬)7月23日,为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团委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组建青年观察团,于7月22日赴抚顺市红透山镇栏木桥村开展了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先进典型 坚持理想信念

  在栏木桥村,青年观察团成员们见到了我校2015届优秀毕业生、在辽就业和面向基层就业先进典型、红透山镇政府选调生庞丽同学。她以自己毕业后投身基层工作的亲身经历、收获和感悟与同学们作了精彩的分享,并鼓励同学们树立服务家乡、回报社会的理想信念,扎根基层,贡献才干。

  庞丽和母校的师生们一起,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同志进行了亲切座谈,详细了解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村民医疗、养老、建档立卡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农村发展变化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图为实践团在村部开展扎根基层讨论学习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孔悦 摄

  重点扶持助力乡村 聚焦集体经济发展

  栏木桥村位于辽宁省抚顺市红透山镇西部,该村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00亩,林地面积12364.6亩,人口总数293户、1015人,党员40名。 该村为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栏木桥村在上级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租赁土地7亩,发展冷棚3栋,种植玫瑰香、腾引、寒香蜜、蜜汁等高品质葡萄2400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产葡萄1.5万斤左右。下一步,栏木桥村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形成沿202线冷葡萄产业带,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也给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者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新课题。扎根基层座谈结束后,负责同志带领师生参观了该村的村集体经济——葡萄园产业项目,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采摘园内包含的葡萄种类以及相应的种植方式,向队员们普及了对应葡萄种类的年产量多少和销路的问题。在大棚里穿梭的数个小时里,实践团成员们接触到了以往只能在书本和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劳作方式,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葡萄的种植和采摘过程,和以往在超市直接购买葡萄不同的是,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当地村民顶着酷暑在大棚中采摘葡萄的辛苦,更加体会到了种植业的艰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参观结束后,团队师生与负责同志就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构想。

  图为栏目桥村第一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葡萄园产业项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迟美娜 摄

  金融知识进万家 志愿服务惠民行

  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村家庭的收入、低保医保等状况,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并针对国家金融普惠政策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向乡亲们普及了国家提出的有利于农村发展建设的惠民惠利政策,让村民们感受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同学们还结合学科专业优势,为村民送去“金融知识进万家,志愿服务惠民行”为主题的经济知识讲座,保障老百姓的私人财产,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图为实践团队员向乡亲们普及金融诈骗种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孔悦 摄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在辽就业优秀典型学习,与奋战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交流,不仅直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还运用自身所学,对农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讲座和服务。本次实践活动也教育和引导了青年学生,要肩负起时代责任,主动作为,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集聚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及带队教师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孔悦 摄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