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天津学子三下乡:指尖青春舞动 以爱共筑言桥

  中国青年网天津8月27日电(通讯员 胡雯雯)7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助‘扶’津城,‘梅’开眼笑”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李子刚老师在天津商业大学进行座谈交流,学习手语日常表达、手语舞蹈,并结合暴雨自然灾害,贴心为听力障碍人士录制暴雨自救指南。

  用指尖传达爱的音符 以无声的方式共筑有声的世界。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助‘扶’津城,‘梅’开眼笑”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天津市残疾人群体为主体研究对象,依托天津市红桥区残疾人联合会,深入天津市社区、村委会,结合队员专业背景,从社会心理健康、就业保障、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四个方面开展残疾人关心关爱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实践队成员与李子刚老师深入交流听力障碍人士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最终确定工作方式方法。谈及听力障碍人士的心理特点,李子刚老师说与物质帮扶相比,他们更需要被关心,需要思想引导和帮助,扶助不若“扶志”。同时,除了有一颗奉献的心,实践队成员更应该保持良好的姿态,以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们,真正关心关爱他们。谈及就业,李老师表示实践队成员应该以听力障碍人士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聋哑人个人能力的提升。李子刚老师还与大家热情分享了帮扶聋哑学生的经验心得,通过开展“烛光导师计划”、“从聋到龙”的激励、就业帮扶等帮助聋哑人打开心扉、学习生活工作技能,激励他们实现从聋到龙的转变。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天津理工大学李子刚老师开展交流座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时慧 摄

  同学们还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食品安全等专业背景内容,与李老师开展深入交流,了解聋哑人打疫苗的基本情况、聋哑人身体健康情况、以及食品安全观等基本情况。通过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李老师的介绍,大家感觉与聋哑学生的心理距离更近了,希望通过持续学习手语进一步与特殊朋友共建交流学习。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天津理工大学李子刚老师学习手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时慧 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后,实践队成员进一步整理了座谈内容,梳理了团队思路,明确了志愿服务开展方向,将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需求,结合专业背景开展长期化帮扶计划,促进残疾人生活工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对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有了预判,也更加坚定了志愿服务的信心。

  灾难无情人有情,志愿者积极在行动;近日河南地区暴雨成灾,7月23日,实践队成员结合灾情调整实践计划,再次联系李子刚老师,尽实践队成员的绵薄之力,为遭遇听力障碍人士提供小小帮助。灾情中,由于沟通不畅听障人士的救援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听障人士的人身安全,也为了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中能自救。实践队队员准备了自救指南,希望向李老师学习有关的手语,给处在在灾情中的听障人士一些帮助。天灾无情,人却有情。实践队成员逐字逐句地学习,不敢错过任何一步,每一个手势反反复复练过几十遍,直至深夜也不觉得疲倦。7月24日上午,实践队成员顶着烈日录制学习好的手语视频,即便是满头大汗也毫不在意。

  

图为实践队成员录制手语视频的一个片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温海富 摄

  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灾害可以让家园满目疮痍,但永远摧不垮这片热土上的人民。面对自然灾害,对于残疾人群体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实践队成员身体力行传递着对残疾人群众的感同身受,表达着对残疾人群体的无声的关爱和祝福。

  手语是实践队成员与聋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倡导大家多多学习手语,积极为聋哑人营造支持性环境,促进聋哑人社会融入,同时促进与聋哑人的沟通交流。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