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中南大学“溱潼生态文旅队”社会实践“接地气”

  中国青年网泰州8月27日电(通讯员 王沛琪 张馨文 杨 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沛琪、张馨文、杨 晨等3名学子组建“溱潼生态文旅队”,走进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通过访村民、访店主、访官员,深接触、深体验、深思考,为“接地气”的社会实践留下了“浓墨重彩”,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积累了生动经验。

  

图为溱潼古镇李氏故居一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沛琪 摄

  乡村振兴适当时,创新实践正青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们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旅游走访,对溱潼古镇、溱潼湿地公园、溱潼河横村进行了全景式游览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溱潼镇的旅游建设不只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等旅游设施的建设上,而是更加注重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特别是溱潼古镇里俯拾即是的出行指示标识、防火器材装备,以及古韵犹存的镇中小巷,“一梦到溱湖”之水上夜游活动等等,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的“一梦到溱湖”之水上夜游活动,贴合水乡的自然禀赋,以水脉为空间轴,文脉为时间轴,连接两大码头,将沿线两岸的药师佛塔、点将台、水云楼等景点串联,植入独特的水景观。其行进式观影体验、场景化人文故事,让队员们感知“人在船上坐,船在画中游”的唯美和“梦里不知身是客,光影一梦到溱湖”的心醉神迷。

  

图为溱潼会船闹溱湖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沛琪 摄

  “从旅游到乐游,为乡镇生态旅游新模式的转变赋予了新内涵。”溱潼镇旅游局局长吴鸿接受队员们专访时表示,溱潼镇将发展生态、保护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有效结合,是探寻江苏省“全域旅游”背景下,“生态旅游+”等新兴旅游发展模式的新尝试。吴鸿认为,“旅游+”是全域旅游的关键因素,要求把不同产业和旅游进行整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定点供给。开发初期,溱潼镇就将旅游业与餐饮业融合,推出以水乡区域优势为爆点的“溱湖八鲜”,食客纷至沓来,八鲜馆声名鹊起。与之相得益彰的是,溱潼镇还将会船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一年一度春风劲,会水会船会溱湖,以传统节日的历史沉淀来加深游客旅游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访谈中,吴鸿局长充分肯定了队员们“接地气”的调研方式,鼓励并欢迎更多的大学生深入基层,运用互联网等媒介服务基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溱潼镇旅游局局长吴鸿接受队员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沛琪 摄

  乡镇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民生发展,加速推进农村现代化。河横村就是旅游脱贫试点乡村。另外,队员们在与当地村民和小店老板的沟通中还得知:溱潼镇让广大居民参与小镇的旅游建设,投身到旅游发展的相关工作中,既有利于加强小镇的产业建设、形象塑造、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也直接带动当地居民再就业,促进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指数。姜堰薄脆、鱼饼鱼圆、溱湖簖蟹等等都早已成当地创收的“利器”,众多传统手艺人也在发展溱潼旅游业中“大展身手”收益颇丰。

  

图为溱潼当地村民接受队员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沛琪 摄

  中南大学“溱潼生态文旅队”队员们纷纷表示: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在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同时,更让我们对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业态有了更深的认知,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