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访民间戏曲人,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青年网济南9月10日(通讯员 王馨瑜)“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民众把闲暇时光投射于戏曲欣赏日渐衰减。传统戏曲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以及慢条斯理的表演节奏,很难与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节律与审美趣味相合拍。为了欣赏传统戏曲,发扬传统文化。8月11日,山东女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健康队来到济南市历城区藕池村来到民间戏曲人胡爷爷家。

  走访民间戏曲人 

  “老胡唱的那戏曲在我们村这是一绝,他家在山上,没人带着你们还真找到。”热心的马大爷领着志愿者前往胡大爷家。马大爷告诉志愿者,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胡大爷和戏班子就会搭戏台、唱戏曲,村民便拿着马扎聚在戏台子下,几个人嗑瓜子,听听戏曲,很热闹。

  志愿者走在蜿蜒向前的山间小路上,呼吸着暗香浮动的清新空气,观赏芳香碧绿的花草树木,聆听林间百鸟的宛转吟唱,凉爽的清风扑面而来,发出了阵阵赞叹声。马大爷告诉志愿者,藕池村的路依山而建,路旁是村庄,山路构成一个圆环,联接着村庄的居民。这里优美的景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藕池村的经济也靠着旅游业带动起来,半山腰建立了许多民宿、饭庄。许多感兴趣的游客便会停下来,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当地文化。

图为胡爷爷为志愿者介绍自己平时收听的戏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耀之 摄

  民间戏曲在绽放 

  胡爷爷得知志愿者专门来到藕池村拜访民间戏曲人,心中激动不已,连忙邀请志愿者进院子,拿了几个马扎,招呼志愿者坐下。胡爷爷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藤蔓下是熟透的黄瓜,台阶下还有许多盆栽。胡奶奶指着那些盆栽告诉志愿者,爷爷年纪大了,就喜欢种花花草草,平时打发打发时间。胡爷爷乐呵呵地摘了新鲜的黄瓜塞给志愿者,“尝尝自家种的黄瓜,没打农药,水灵的很。”爷爷告诉志愿者,自家后面有个菜园子,种了些蔬菜,平时浇浇水,边种边吃,平时做个小菜足够了。

  胡爷爷带着志愿者来到一间屋子,墙面上挂着一排农具,地上也摆了一排,整理的井井有条。爷爷告诉志愿者们,平时自己和奶奶下地干活,砍柴,都得用到这些工具。时不时会拿出来磨一磨,修理修理。志愿者看到墙外堆着一堆柴火,爷爷告诉志愿者,平时做饭就会用到柴火,省电省钱。

  “那都是以前了,现在不行了。”志愿者提到胡爷爷戏曲人的身份时,胡爷爷谦虚的说到。胡爷爷告诉志愿者们,从前学唱戏不容易,家家户户卖粮食来集资请专业戏曲老师教唱戏,胡爷爷就是赶着那个时候学会唱戏。和大家一起准备、一起练习,到后来登台唱戏。曲中人沉浸其中,每次演出都会赢来不绝的掌声、观众的肯定。胡爷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喜欢上唱戏,村里每次逢年过节都会邀请戏班子唱戏,胡爷爷从不缺席。

  胡爷爷告诉志愿者们,以前娱乐项目少,听戏是老百姓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型娱乐节目,所以戏班子每次筹划戏曲,都有许多村民前来观看,座无虚席,许多人自己带着马扎,或站着、或坐着,很是热闹。“现在不行了,人人都有手机,有啥好玩的,好看的拿出手机来就行,听戏的人也逐渐少了起来”说到这,胡爷爷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胡爷爷告诉志愿者们,时代变化,唱旧戏的人少了,出现了许多新戏,许多事物也融入的戏曲的元素。

  远山唱响老梆腔 

  胡爷爷从兜里掏出手机来,告诉志愿者们,虽然自己年纪大,登不了台,但是还是喜欢听戏、喜欢唱戏。平时在手机上搜搜戏曲,听听戏,练练曲子,“我年纪大了,也退下来了,身子骨不行了,就不登台了。”说着,胡爷爷拿起手机,放了一段曲子,唱起了他熟悉的山东梆子,声音高昂,传到好远。志愿者们仿佛从胡爷爷红润激昂的脸庞上看到了爷爷曾经挥洒汗水的岁月,感受到爷爷对戏曲厚重深沉的爱。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