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聆听韶乐之声,专访韶山山歌非遗传承人毛爱霞

  中国青年网韶山9月27日电(通讯员 梁诗航)“舜帝南巡处,萧韶引凤仪。千山歌不尽,万水曲神奇。”为深入了解韶山山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了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拜访了韶山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毛爱霞,听她讲述她与韶山山歌的故事,共唱山野天籁。

  据村民介绍,毛爱霞奶奶今年已经81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能清唱出200来首山歌,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山歌王”,对此实践团队成员们深感敬佩。

  不久,毛奶奶就回来了,热情地招待了实践团队成员们,得知团队成员们的来意后,表示非常支持团队成员们的工作,详细地回答了团队成员们的问题, 对韶山山歌的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韶山山歌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走出大山的殷切希望。

  毛奶奶介绍,韶山山歌根植于民间,在曾经闭塞的韶山冲,山歌是韶山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哼着山歌去劳作,对着山歌找媳妇,喊着山歌思亲人,唱着山歌庆丰收。韶山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高腔山歌高昂且节奏感强,平腔山歌声调平缓婉转,唱的大多都是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爱情故事等,以七言三句体或五句体为主,如插田歌、砍柴歌、夜歌子等传统山歌。

  新中国成立后,韶山山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新山歌层出不穷,主要以歌唱毛主席和歌颂社会主义为多,如《日出韶山东方红》、《挑担茶叶上北京》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韶山的旅游资源不断被挖掘,旅游业不断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此汇集,人们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接客歌、送客歌等新式韶山山歌,唱出了韶山人民好客的美好品质,延续了韶山山歌独特的风采。

  “我自幼爱好音乐,很小就听长辈们唱山歌,10岁左右下田农作时,便常和大人们一起唱山歌,还曾因唱山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与毛主席亲切握手。后又跟随湖南交响乐团在湖南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和台北音乐厅演出。”毛奶奶骄傲地说道,实践团队成员们也为毛奶奶的经历而感到自豪。 ??

图为毛奶奶在和实践团队成员们分享她在北京、台湾等地演出的照片、所获得的证书以及录有自己所唱山歌的光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专 摄

  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山歌失去了传唱载体。老传承人日益稀少,而后备力量不足,韶山山歌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毛奶奶表示,韶山山歌已经传唱了几千年,韶山又是毛主席的故乡,希望山歌不会在后代中遗失。作为韶山山歌传承人,毛奶奶坚持在景区、韶山非遗博览园等地免费演唱韶山山歌,用自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推广韶山山歌。2012年6月,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韶山学校挂牌成立,毛奶奶成为了传习所的教师,教孩子们演唱韶山山歌。毛奶奶说,希望通过山歌进校园的方式,韶山山歌能在孩子们中继续流传下去。

  “郎在外面唱山歌,妹在房里织绫罗,我的哥诶!丢下绫罗我不织,丢下梭子我不梭,我一心收拾听山歌……”最后,毛奶奶为实践团队成员们用纯正、质朴的韶山方言,高声清唱了情歌《韶山山歌》,质朴率真,令人沉醉其中。实践团队成员们也向毛奶奶发出邀请,邀请毛奶奶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校区参观毛泽东纪念馆。

  “潇湘云水梦中来,犹记蓬莱进酒杯。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韶山山歌是湖南民歌中的瑰宝,是研究韶山文化的“活化石”,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与选择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山歌传承,还看今朝,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正确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担大任、走大路,讲好非遗故事,传播非遗之声。”实践团队成员说。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