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高校学子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扬州8月5日电(通讯员 周强 丁子珂)6月21日至6月30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召集师生10余人成立生“艺”昂扬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展以“承担青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对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准确把握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探求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可能,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为老毕农场绘制墙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淼 供图

  广陵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沿江沿湖一带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在农业发展中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深刻体味到“菜篮子”工程基地的独特魅力,生“艺”昂扬实践团队于6月21日先后实地走访了张洪程院士创新实验基地以及广陵沿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

  到访地中各种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服务系统的完善都展现出了扬州市农业发展的可人成果。以产业园区的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为例,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农产品可视化溯源、病虫害AI识别以及专家问诊等前沿功能已在扬州现代智慧农业中广泛应用。

  位于广陵区沙头镇的老毕家庭农场与头桥镇的义蓉家庭农场是此次实践活动的重点调研对象。为了能够针对不同农场的特点,根据负责人对农场规划与发展的不同需求,打造与农场相适宜的设计方案,实践团队与两位新农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访谈。

  6月23日,实践团队就农场的预期规划、智慧农业与研学基地建设以及农文旅项目融合等问题与95后老毕家庭农场负责人毕季展开探讨。毕季从个人经历出发,向成员们讲述了沙头镇深厚的农业背景、当前农场主要销售渠道与经营方式以及农场未来可能发展的文化教育和旅游业务等。同时,团队成员还与毕季商议了有关农场建设的设计方向与风格,从所学专业角度出发对农场现有场地进行功能分区,并按照毕季对农场未来发展的诉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案与建议。经过沟通与交流,老毕家庭农场对实践团方案高度认可,并计划进一步洽谈落地方案与长期合作计划。

  6月26日,团队来到头桥镇义蓉家庭农场,与农场负责人钱旭东进行了洽谈。新农人钱旭东从农场地理位置、意向盈利模式、现有建设风格以及具体景点布置等方面向团队成员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带领团队成员们前往所需改造用地进行考察。实践团队在实地测量分析后,根据负责人意向商议出了契合程度高、可实现性强的用地设计方案。

  

图为汇报头桥镇调研情况并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淼 供图

  在与几位新农人的沟通交流和实地考察调研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不仅对广陵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并且对几个典型农场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规划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炎炎烈日下,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操纵无人机对农场进行勘察绘制卫星图,对场地的划分进一步细化,并以可能实行的设计式样与自行设计方案一一比对,力求实际性和落地性。

  与此同时,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场创作了动人的墙绘,一抹抹鲜艳的色彩也为农场换上了美丽的衣服。此外,实践团队还为农场现有农产品与农场名等进行了视觉分析与改造,设计出一系列与农场发展前景相匹配的方案,青春的力量汇入到农场的建设发展之中,以手绘形式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

  6月25日与29日,实践团队就于老毕农场和义蓉农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分别和沙头镇与头桥镇的政府领导开展座谈会议。实践团队围绕“承担青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从调研任务介绍、调研走访情况、初步设计方案、预计宣传效果以及实践总结等方面向政府的各位领导汇报了此次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及成果感悟。

  在两次座谈会议中,政府领导对实践团队所开展的工作与成果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书记田清老师也就当代学生教育与社会实践等问题与各位领导进行了洽谈。团队成员们在就当地人民情况、乡镇农场与农作物特色、设计方案的落地实施以及农文旅产业融合新方向等方面的问题与各位领导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各位领导也在结合当地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不仅对实践团队工作中的所遇到的问题给予了解答,并且针对团队的实践活动在媒介应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在设计思路中指明了新方向。

责任编辑:李华锡